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怀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f.hueichingensis(Chen et Sehih)hsiao]是玄参科地黄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块根,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怀药之一,主产于河南省的温县、武陟、沁阳等地。但品种混杂、病毒感染严重,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差,直接应用脱毒试管苗种植成本高等已成为怀地黄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脱毒怀地黄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即原原种、原种和生产种生产)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并进行了成本核算,对怀地黄大田生长的不同代数脱毒苗进行了病毒检测,对不同怀地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为怀地黄脱毒种苗的工厂化生产及推广应用奠定技术和理论基础。研究结果如下:1.脱毒种苗三级繁育技术体系的优化在脱毒原原种的生产中,优化了快繁、生根和移栽驯化条件。适宜于快繁的基本培养基为MS+NAA 0.02 mg/L+6-BA 0.20 mg/L+冷凝脂6.00 g/L+白糖30.00 g/L,最佳接种密度是每瓶5株,最佳接种部位是顶芽;适合不同品种怀地黄试管苗生根的温度是27℃;适合不同品种试管苗驯化移栽的培养基质配比是营养土和蛭石的比例为1:1。在脱毒原种和脱毒生产种的生产中,最佳种植密度均为20000株/亩,最佳种植方式均为行距30cm、株距11cm。2.三级繁育技术体系各阶段成本核算对三级繁育获得的脱毒种苗的成本进行了核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培养基成分、易耗品、土地租金、人工费用、水电费等费用。在本实验中原原种的成本约为94.37元/100株,原种的成本约为6.26元/100个,生产种的成本约为1.93元/100个。在原原种的生产中,固定资产折算占比例最高,达到42.91%。在原种和生产种的生产中,人工费用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1.24%和56.45%。3.脱毒种苗不同代大田病毒重新感染情况、产量和品质的比较首次对脱毒一、二、三和四代种苗的大田生长叶片进行了病毒检测,一代和二代没有感染病毒,从第三代开始感染病毒,第三代的感染率为60%,第四代的感染率为100%;随着病毒感染率的上升,脱毒一、二、三和四代种苗的亩产量、梓醇和毛蕊花糖苷含量均依次下降,其中亩产量分别为5603.90kg、4359.50kg、3992.50kg和3258.20kg。4.不同品种怀地黄试管苗产量与品质的比较怀地黄不同品种试管苗的大田产量差异较大,亩产量由高到低的顺序为‘85-5’、‘9302’、‘北京3号’、‘金九’、‘抗病’、‘沁怀’,其中‘85-5’亩产量最高,达到4837.00kg;不同品种有效成分含量各异,其中‘沁怀’的梓醇含量最高,达到3.95%,‘北京3号’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多,达到0.0957%。5.脱毒怀地黄‘85-5’试管苗种植密度的比较对脱毒怀地黄‘85-5’试管苗的五种大田种植密度的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0000株/亩时产量最高,亩产可达6105.80kg,高于或低于该密度亩产量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