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企业传播环境日益复杂,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为了争夺新媒体资源,各企业纷纷入驻新媒平台进行品牌形象塑造和传播推广工作。而在这之中微博以社交媒体的优势,成为一种主要的交流传播媒介,面对微博这个巨大的市场,企业已经将其作为新的营销重地。2016年企业微博注册账号达到130万,企业账号涉及行业超过60个,微博企业账号辐射的粉丝数量高达5.9亿,企业账号阅读量超过6700亿。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微博作为一种新的品牌形象塑造的媒介,对企业的作用越来越大。如何运用企业微博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企业如何在微博平台上塑造其品牌形象以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对微博营销活动的成效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开展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相关研究,以实证研究法构建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对购买意愿的影响的研究模型,从内在机理的层面探讨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原理和关键点,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企业微博运营的指导意见。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阐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研究方法及思路,研究内容及框架。第二章为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对企业微博、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等进行了概念定义,整理了关于企业微博营销、品牌形象、感知价值、态度等相关文献。第三章为假设和模型构建,根据文献以及深度访谈,提出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五个因子,构建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模型。第四章为数据分析与假设验证,分析并验证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相关性,感知价值、态度的部分中介效应。第五章为实证分析结果,呈现了实证分析结果,并对模型进行了修正。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验证了本文的假设和模型,并且提出了本次研究的不足和展望。经过研究,本论文得出以下三个重要结论:(1)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不但对购买意愿产生直接的影响,而且通过感知价值、态度的部分中介效应对购买意愿产生影响。(2)本文定义的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五个因子:企业微博主页基本信息、企业微博内容、人性化成分、符号使用、互动性,在这之中企业微博内容、人性化成分是最关键的影响因子,最不重要的影响因子是企业微博主页基本信息。(3)在企业微博营销中部分消费者特质对购买意愿有显著影响,本文得出不同性别、月平均消费水平的消费者购买意愿存在显著差异。本论文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以下两点:第一,系统的提出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塑造的问题,同时进一步的探索了内在机理。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作为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内涵,确定了影响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五个因子:企业微博主页基本信息、企业微博内容、人性化成分、符号使用、互动性,初步构建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的实证研究模型,并从内在机理的层面探讨了企业微博的品牌形象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的原理和关键点。第二,从实践角度对如何高效运营企业微博进行了探讨,为企业微博形象塑造提供了参考性意见,丰富了企业微博的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2014年4月15日,Stratasys推出可用于所有ObjetEdenV、Objet Connex、Objet 500 Connex3和0bjet 30Pro 3D打印机的高级模拟聚丙烯材料——Endur。
在印度小家电市场流传着那么一句话:“十把手提灯,九把是ONLITE。”ONLITE指的是贵州华德宏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德公司)生产的灯具产品品牌。走进位于盘州市红果经济开
为制定中国中青年女性红细胞比容的统一标准提供依据,收集了中国各地用温氏法测定的健康中青年女性红细胞比容参考值,并对其与地理因素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海拨高度是影响中青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成为了各类高校开设的重点课程。但是近几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屡屡下滑,这也意味着该专业学生毕
人类的智慧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随着人类所掌握的科学知识越来越丰富,3D打印技术日趋完善。3D打印技术是我国政府高度支持的技术,因为3D打印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生产制造行业的
"逻各斯中心主义"是一种同质化与封闭化的体系伦理,它同时存在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之中,因此解构"逻各斯中心主义"就是要打破其体系化制约,并在使其保持差异与开放形态的同
目的分析中医体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频次的影响。方法选择201例COPD稳定期患者,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ZYYXH/T157-2009)》,制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