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冠心病不同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07年10月~2008年7月在山西省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干部病房住院的患者共79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4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2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18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21例和对照组16例,分为ACS组、SAP组和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均进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冠心病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IL-18水平,于我院检验科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hs-CRP水平。结果随着冠心病病情危险程度的升高,血清IL-18水平逐渐升高,分别为:对照组(63.31±16.91)pg/ml;SAP组(204.81±73.90)pg/ml;ACS组(341.29±151.66)pg/ml,各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血清hs-CRP水平亦逐渐升高分别为:对照组(1.87±1.02)mg/L;SAP组(3.11±1.58)mg/L;ACS组(4.77±1.44)mg/L,各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描绘血清IL-18、hs-CRP于三组中变化的均值图表明两者于各组间差别显著,而且两者变化趋势相同。血清IL-18、hs-CRP水平变化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呈正直线相关关系,r=0.425,(P<0.05)。随着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血清IL-18水平分别为:单支病变组(283.29±128.81)pg/ml;双支病变组(276.90±138.22)pg/ml;多支病变组(344.33±176.17)pg/m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单支病变组(3.63±1.45)mg/L;双支病变组(4.51±1.84)mg/L;多支病变组(4.63±1.97)mg/L,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8、hs-CRP水平可以作为冠心病危险性的预测因子,有可能成为早期辨别斑块不稳定性的指标,与冠状动脉造影联合使用可以更好的评估冠心病患者的预后。两者血清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