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教师流动模式与图景(1949-1999)

来源 :武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eanch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基于历史制度主义视角,以耗散结构理论、社会流动理论、人才流动理论为理论基础,综合运用历史分析法、文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方法对1949年-1999年高校教师流动的模式和图景进行系统考察。并依据当前高校教师流动的现状及趋势,结合1949年-1999年流动变迁历程,对规范中国高校教师无序流动提出对策建议。主要研究发现如下:第一,中国高校教师流动呈现出四种流动模式。第一种是政府主导型的流动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高校教师流动主要通过计划录用、行政命令和调配的形式进行。第二种是市场导向型的流动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第三种是教师个体选择引发高校教师流动的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流动是高校教师自主选择的结果。第四种是院校战略规划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点是兼具行政色彩和教师主体意愿的表达,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高校的发展。第二,中国高校教师流动贯穿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始终,受多重因素影响。高校教师流动呈现出以下变迁图景。从模式变迁来看,不同高等教育时期,高校教师流动的主要模式不同。从意愿来看,高校教师流动从被动转向主动。从方式来看,高校教师流动由计划调配转为双向选择。第三,中国高校教师流动具有以下特征:其一,高校教师流动受时代环境影响。不同时代环境下,影响高校教师流动的主要因素不同;其二,高校教师流动受政策导向指引。政策文本是高校教师流动的制度依据,为高校教师流动行为指明方向,能够最大程度地规范教师流动行为;其三,高校教师流动需制定合理规则。高校教师流动过程中存在流向失衡、教师流失等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第四,规范中国高校教师流动,相关利益主体应各负其责。中国高校教师流动存在无序现象,如区域流动失衡,校际流动频繁,教师流失严重等。为了规避上述问题,规范高校教师流动,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职能;高校应明确自主调节主权;教师个人应提升诚信流动素质。
其他文献
建立警民融合式装备维修机制,利用地方的技术优势,规范武警部队的维修体制,增加装备战斗力的再生率,提高自身的维修能力。
当今越来越多的船舶企业为了跟上现代造船模式的步伐,加快了生产模式的转变,引入精益生产,但大多数船厂并不知道如何将精益生产与其实际相结合。管子的制造贯穿着整个船舶的
风水源于古代确立城市的外部环境和人们选择住宅建筑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建筑环境因素综合评判的一种学说。它形成的风水文化对泉州传统建筑影响深远。具体
<正>"好课"标准,实际上是一种对教学的价值判断,规定着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向。当前,我国教学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探索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教学评价,重建语文"好课"标准,是进一步
期刊
比较分析云南省4个独有少数民族糖尿病患病、知晓、治疗、控制及自我管理现状。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抽取云南省5 532名≥35岁纳西族、傈僳族、傣族和景颇族常住居民
本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在于期望改善目前用户健康档案信息视觉化,通过文字以及相关图形信息的提炼、归纳、概括将其转化为直观的视觉化表现,在了解用户整体信息下可以更加准
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和对分子生物学资源的查询 ,对互联网中丰富的分子生物学数据库、网上资料查询和一些分子生物学电子出版物进行了研究 ,得出了分子生物学资源的热门站点 .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对中职学生的未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要培养学生人文素养,这需要学校、教师等多方面的努力,中职学生应成
输电线路风偏跳闸是影响贵州电网安全运行的主要故障之一,文中通过分析贵州电网220k V及以上线路风偏跳闸机理,风雨天气、地形等外部条件因素对风偏影响,筛选影响风偏跳闸的
利用2-吡啶甲醛和乙二胺制得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配体,再与钯盐作用制得乙二胺-2-吡啶甲醛席夫碱钯配合物.运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质谱、元素分析、ICP等分析手段对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