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药致WBC、PLT、RBC减少动物模型的复制与维血宁的治疗作用

来源 :陕西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环磷酰胺、卡铂、表阿霉素、吉西他滨、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致WBC、PLT、RBC减少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维血宁及其拆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WBC、PLT、RBC、Hb减少动物模型WBC、PLT、RBC、Hb和骨髓巨核细胞的影响,探讨维血宁治疗血小板、白细胞减少症和一般性贫血的中药药理学基础,以及处方各组成对其治疗作用的贡献。   方法:①采用序贯实验设计,以不同的用法用量分别给予小鼠环磷酰胺、卡铂、表阿霉素、吉西他滨,给予大鼠5-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观察动物外周血WBC、PLT、RBC、Hb的变化,摸索化疗药物最佳给药方法和剂量,建立上述化疗药导致PLT、WBC减少动物模型的方法。②采用环磷酰胺致小鼠WBC、PLT、RBC、Hb减少模型,观察维血宁对模型小鼠外周血WBC、PLT、RBC、Hb骨髓巨核细胞、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影响。③以维血宁处方药的功效不同,将处方拆为活血药组(虎杖、鸡血藤)、凉血止血药组(白芍、墨旱莲、仙鹤草)、补血药组(熟地、生地)和补气药组(太子参),观察各拆方和全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WBC、PLT、RBC、Hb较少模型外周血WBC、PLT、RBC、Hb的影响。   结果:①通过多次序贯探索性实验评价出了环磷酰胺、表阿霉素、卡铂复制小鼠,5-氟尿嘧啶复制大鼠血虚模型成功率较高的给药方法和剂量。②维血宁能够明显提升环磷酰胺诱发的小鼠外周血血小板(PLT)、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以大剂量作用较好;维血宁各组凝血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维血宁大、中、小剂量治疗组低PLT、WBC小鼠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有所恢复,产板巨核增多,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③维血宁拆方活血组主要作用为升高PLT、对RBC、WBC亦有升高作用;凉血止血组主要作用为升高WBC,对PLT、RBC的升高有一定协同作用,补血组主要作用为升高RBC,补气组太子参亦有一定的升PLT作用,在全方中可能发挥着相佐的作用。   结论:①使用环磷酰胺200mg/kg(首剂量),30mg/kg(维持量)、表阿霉素小剂量25mg/kg(首剂量),25 mg/kg(维持量)、表阿霉素大剂量37.5mg/kg(首剂量),25mg/kg(维持量)、卡铂小量125mg/kg(首剂量),62.5mg/kg(维持量)、卡铂大剂量250mg/kg(首剂量),62.5mg/kg(维持量),第1d首剂量给药一次,2、3、4、7、8天给予维持剂量,第14天进行血液学检查的方式下能成功有效的使PLT、WBC,甚至RBC、Hb指标减少,动物死亡率也较低,适合作为复制此类模型的有效药物;而吉西他滨成模率低且动物死亡率较高,则不适合作为此类模型复制的药物。   ②大鼠啶腹腔注射5-氟尿嘧首剂量125mg/kg给药一次,次日起1次/d维持剂量连续3d,首次给药后第14d眼内眦采血进行血液学检查可以导致大鼠PLT、RBC、WBC显著减少,符合成模标准,可作为模型复制药物。   ③通过实验研究发现,维血宁对环磷酰胺引起的小鼠WBC、PLT等减少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主要作用体现如下:A.提升外周血血小板数,实验结果表明,维血宁能够明显提升模型小鼠外周血血小板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大剂量作用较好。在骨髓巨核细胞检验时发现维血宁治疗组动物产板巨核细胞数、颗粒巨核细胞数以及巨核细胞总数都有相应升高,且以大剂量组最为明显。B.缩短凝血时间,模型小鼠不仅有外周血小板数量的减少,也具有凝血机制异常。实验结果显示,经治疗后维血宁各组凝血时间均有不同程度缩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也以维血宁大剂量组效果较好。缩短凝血时间有益于模型动物改善出血症状,可能与提高血小板数量,改善凝血机制相关。   ④活血组药物(鸡血藤、虎杖)对PLT、RBC的升高作用最为明显,对WBC的升高亦有较强的作用;凉血止血药(白芍、仙鹤草、墨旱莲)主要对WBC的升高作用最为明显,对PLT的升高亦有较强的作用,而对RBC的升高作用相对较弱;补血组(生地、熟地)药物主要对RBC的升高作用较强,而对PLT、WBC的升高作用相对较弱;补气组(太子参)单味药对PLT、WBC、RBC等作用相对较弱,在维血宁全方中可能主要发挥辅助活血药和补血药的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乌灵菌是中国传统名贵中草药,具有利尿、补心神、治失眠、吐血及产后失血等药用价值。本实验主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乌灵菌醇提物组分及多糖组分的指纹图谱,并同时检
实验目的:本课题研究新型萘酰亚胺衍生物SLP9和SLP11的体内和体外抗肿瘤作用及分子机制,为萘酰亚胺衍生物的研究提供实验依据与理论参考。实验方法:通过MTT实验分别检测SLP9、SLP11对肝癌细胞HepG2、SMMC-7721,结肠癌细胞HCT-116、HT-29,乳腺癌细胞MCF-7、MDA-MB-231增殖的抑制作用。通过Annexin V/PI双染分别检测SLP9、SLP11诱导HepG
目的:设计合成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10-甲氧基吴茱萸次碱,然后研究它们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取代基对其抗肿瘤活性的影响,为筛选对肿瘤细胞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生物碱衍生物提供新
目的为了提高葛根素的体内生物利用度,将其制成自微乳,确定自微乳处方,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三七总皂苷作为乳化剂的一部分,降低乳化剂用量,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方法考察了葛根素在不同表面活性剂中的饱和溶解度,通过伪三元相图的绘制,确定葛根素自微乳处方,在此基础上加入适当比例的三七总皂苷作为乳化剂的一部分,降低乳化剂用量,以自乳化效率及成乳后粒径大小为指标,确定最佳处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素固体自微乳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