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眶肿瘤疾病患者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大连及周边地区眼眶肿瘤疾病的年龄分布、性别分布、过去不同年间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整理,有利于眼科医师了解现今临床常见眼眶肿瘤疾病的发病概况和临床特点,提高眼眶肿瘤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为眼科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参考,为相关部门进行疾病统计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2004年1月-2014年7月入院行眼眶肿瘤手术切除、术后行病理组织学诊断且结果准确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分析眼眶肿瘤疾病住院患者的临床常见类型、发病年龄、性别分布,寻找其中规律,分析不同时间段的各种眼眶肿瘤疾病的构成百分比,进行探讨,将统计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191例眼眶肿瘤的种类和比重:良性眼眶肿瘤疾病160例,恶性眼眶肿瘤疾病31例,良性:恶性=5.16:1。按病理组织学分类中良性眼眶肿瘤疾病前三位依次是海绵状血管瘤55例、皮样囊肿26例、泪腺混合瘤22例,分别占良性眼眶肿瘤疾病28.7%、13.6%、11.5%。恶性眼眶肿瘤疾病3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占首位22例、泪腺多形性腺癌次之4例、眶内转移癌3例;在恶性眼眶肿瘤疾病中分别占70.9%、12.9%、9.68%;(2)性别:男性患者107例,女性患者84例,男女比例为1.27:1,男性比重明显多于女性;(3)年龄:患者发病年龄范围为7.5月至87岁,平均年龄(46.02±19.47)岁,18岁以下的儿童患者40例(21%),19-44岁青年患者46例(24%),45-59岁中年患者54例(28.2%),60岁以上老年患者51例(26.7%)。中位年龄:50岁;本研究统计中眼眶肿瘤疾病儿童组患者均为良性,发病率最高的是皮样囊肿。青、中年组以海绵状血管瘤最高,在青、中年年龄组出现两个发病高峰,其中以中年组45-59岁年龄段的人数比重最多(占总体例数的28.2%),老年组患者发病率最高是泪腺混合瘤,且眶内转移癌3例患者均出现在老年组。结论:2004-2014年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眶肿瘤疾病患者(良性及恶性人数均缓慢增加),10年间住院人次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眼眶淋巴瘤、泪腺混合瘤患病比例上升显著,神经鞘瘤与皮样囊肿呈下降趋势。统计结果中患病位居前五位的眼眶肿瘤病变是:海绵状血管瘤、皮样囊肿、泪腺混合瘤、非霍奇金淋巴瘤、神经鞘瘤。10年期间眼眶肿瘤疾病的排序构成未发生明显变化,这提示眼眶肿瘤患病结构未发生改变。患病人群中患病率年龄最高的年龄组为45-59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恶性眼眶肿瘤疾病中的好发年龄58-69岁,男女比例为2.1:1,恶性眼眶肿瘤疾病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多见。眼眶肿瘤疾病的老年组患者患恶性肿瘤的比率较其他年龄段高,提示在眼眶疾病中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恶性肿瘤病变也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