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513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应时代发展和科学进步需求而出现的极具生命力的材料,能适用于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国防工业、光学领域、信息通讯等众多领域对材料的特殊要求。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目前在前沿领域和一些典型关键零部件中有所应用,但其普及化和规模化的应用程度无法满足各领域的迫切需求,原因在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评价方法不够全面和系统,而且缺少对其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全面掌控。自汽车等典型产品轻量化概念提出以后,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因为集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低热膨胀系数、经济可行等诸多优点,成为汽车等工业领域亟待推广的工程材料,在汽车制动盘、发动机活塞和连杆、发动机缸体和缸套、驱动杆等诸多关键零部件生产中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针对部分汽车零部件材料的特殊性能需求,例如制动盘表面材料要求高强度、高耐磨性而里层材料要求高塑性、高韧性,汽车发动机活塞顶部材料要求耐高温、耐冲击、高强度而其余材料要求高塑性、高导热性,SiC颗粒增强的铝基均匀复合材料难以同时满足上述性能需求,而SiC颗粒增强的铝基梯度功能材料因为组成和性能的梯度变化对上述性能需求有更好的适用性。因此SiC颗粒增强的铝基均匀复合材料和铝基梯度功能材料有望在汽车等工业领域大规模推广和使用。针对建立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全面和系统性能评价方法的迫切需求,本文立足于推进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汽车等工业领域的大规模普及应用,对SiC颗粒增强的6061Al基均匀复合材料和SiC颗粒增强的6061Al基梯度功能材料开展了组织与力学性能的深入研究,以期掌握其性能的变化规律和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为其在汽车等工业领域及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1)设计并制备了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并进行了物相组成分析和微观组织观察。选择真空热压烧结法制备了不同规格的SiCp/6061Al复合材料,物相组成分析表明,在制备工艺和基体合金相的作用下,复合材料的不利界面反应得到了有效抑制。微观组织观察表明,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的SiC颗粒分布均匀;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的组成在宏观上呈梯度分布,在组成梯度功能材料的各层复合材料内部,SiC颗粒分布均匀,梯度功能材料的层间界面笔直、平行且完整。(2)深入研究了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的各项基本性能。相对密度分析表明,SiCp/6061Al复合材料整体具有较高的相对密度,随SiC含量的增加相对密度减小;针对梯度功能材料,定义并考虑了层间差,即梯度功能材料相邻两层间的颗粒含量差异,较小的层间差有利于梯度功能材料获得更加致密的组织。硬度测试结果表明,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的硬度随SiC含量的增加而增大,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的硬度呈梯度变化,热处理显著提高了SiCp/6061Al复合材料的硬度。文中验证了均匀复合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并构建了梯度功能材料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模型,模型预测效果良好。(3)揭示了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的拉伸变形机理以及拉伸性能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SiC颗粒的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机制影响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的拉伸变形;除了受SiC颗粒的直接强化和间接强化机制影响,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的拉伸变形还受强度塑性协同强化机制和层间位错密度强化机制影响。SiCp/6061Al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与SiC含量呈正相关,伸长率与SiC含量呈负相关,30 wt.%为SiC颗粒对复合材料性能提升作用的临界质量分数;热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同时降低了其伸长率;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伸长率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使用均匀复合材料并承载拉应力的机械构件需选择适宜的材料参数以平衡其对强度和塑性的要求。SiCp/6061Al双层复合材料的剪切试验表明,SiC含量的少量增加、较小的层间差和热处理对提高层间界面的强度有促进作用。层间差较小时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界面的结合强度高、强度塑性协同作用强,抗拉强度和伸长率比相应的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均有提高,适用于对强度和塑性均有较高要求的机械构件。(4)探究了各因素对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的弯曲强度、断裂韧性、裂纹扩展行为的影响以及SiCp/6061Al复合材料的断裂失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SiC含量增加、热处理、层间差增大、FGM-A即载荷施加在高SiC层,都是提高SiCp/6061Al复合材料弯曲强度的有利因素。SiCp/6061Al复合材料的裂纹扩展形式主要有SiC颗粒断裂、SiC颗粒脱粘和基体断裂,主裂纹的扩展形式为微裂纹连接。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与强度和塑性相关,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的断裂韧性受强度、塑性和层间协同作用的影响。梯度功能材料层间协同在提高位错密度、钝化裂纹、降低裂纹驱动力、吸收裂纹扩展能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使FGM-A和层间差较大的SiCp/6061Al梯度功能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断裂韧性,从而适用于承载弯曲应力和对材料韧性、安全性能有较高要求的机械构件。综上,本文主要从SiC含量、热处理、温度、层间差和加载方向等影响因素出发,经过多项试验测试,获得了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和各项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揭示了SiCp/6061Al复合材料的拉伸变形机理和断裂失效机理。本文建立了SiCp/6061Al均匀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较为系统的性能评价方法,能够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和有力保障。
其他文献
学位
半导体光催化技术被认为是具有应用前景的高级氧化水处理技术之一。在众多催化剂中,氯氧化铋(BiOCl,记为BOC)因其特殊电子结构产生的内建电场(Internal electric field,IEF),有利于光生载流子分离。BOC{001}晶面为电子的聚集晶面,能有效实现光生载流子在空间上的有效分离,且该晶面尾端连接氧原子易产生氧空位。氮化碳(g-C3N4,记为CN)修饰的BOC,光吸收能力增强,
教学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首要和直接途径。本文以体操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历史法研究现实问题”为研究范式,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研究法、逻辑分析法、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对价值主体的行为具有导向和指引作用的价值取向为视角,梳理我国近现代学校体操教学的发展脉络与演变特征,从中获取有益的启示。然后对接现实,提出目前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价值取向下的学校体操教学改革思路,以期促进我国学校体操教学的健康
自由贸易区旨在成员国之间逐步消除所有歧视性贸易障碍以及其他非贸易壁垒,实现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而在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继续保持贸易壁垒。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也是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东盟是中国重要的林产品贸易市场,尤其是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国家间林产品贸易快速发展,但中国一直处于净进口状态,并且净进口额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典理论
化石燃料的大规模应用引起了二氧化碳(CO2)的过量排放,造成大气中CO2浓度不断上升,严重威胁到环境和能源安全。对CO2进行利用和转化是缓解这一严峻问题的有效途径。在可持续能源驱动下,将CO2通过电还原转化成多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不仅可以缓解由CO2过量造成的各种不良影响,并且可以将可再生能源储存于更具价值的化学键中,因此电化学还原法成为一种极具前途的CO2转化方式。在不同种类的CO2还原产物
学位
目的观察0.02%呋喃西林溶液联合夫西地酸乳膏与单用夫西地酸乳膏治疗窝状角质松解症的疗效对比。方法将73例窝状角质松解症患者用分层因素权重值最小的方法分为联合治疗组(36例)和单药治疗组(37例),联合治疗组以0.02%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冲洗,每次20min,每晚1次,联用夫西地酸乳膏2次/d,单药治疗组37例仅外用夫西地酸乳膏2次/d。分别于治疗14天、30天复诊。结果治疗14天时联合治疗组和单
学位
社会工作应急治理制度化建设,是社会工作实践体制机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社会工作参与社会治理仍在探索过程中,社会工作应急治理的制度化建设,更在初步探索阶段,制度化建设水平普遍低下,滞后于应急治理实践。然而,社会工作应急治理制度化建设,是社会工作本质体现和功能实现的基本需要,也是社会工作制度结构优化的基本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应急治理法制化体系,把社会工作应急治理纳入公共应急治理的制度化体系、纳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