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同一性”理论在心理学中被广泛应用,在美学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具体应用在美术绘画领域还鲜为人知。本文主要运用埃里克森的理论研究成果,探讨如何使青少年在版画中产生源源不断的灵感,以提升其绘画的创造能力。本文从内部和外部原因剖析影响创作灵感的相关因素,进而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找到可行性的途径和方法。本文从“自我同一性”对创作灵感根源产生问题的探讨,延伸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灵感在绘画创作中的价值凸显。在绘画创作中,灵感对于创新作品独具特色,是艺术形象区别于其他绘画主体的关键,是美术作品创新的原动力。第二部分:“自我同一性"理论与版画创作灵感的关系。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形成这一过程中,包括思维构成和态度、情感、价值观的一系列变化,充分认清自己,从内部分析影响学生创作灵感的因素。第三部分:高中版画教学中激发学生创作灵感的途径和方法。以武汉中学美术版画课为例,分析来自外部包括家庭、学校、社会三个主要方面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影响,提出生活中“经验原型”对学生灵感的启发以及“通感”在教学方式中的应用对学生灵感的激发作用。第四部分:“自我同一性”理论在激发高中生版画创作灵感教学中的成效与反思。这是本文的重点,在此产生武汉中学黑白纸版画课教学案例设计。通过前几部分的分析,得出本文运用“自我同一性”理论启发高中生版画创作的认识。在青少年时期是自我同一性形成的关键期,把握住青少年内部思维结构的变化对其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外部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一方面。内部经验是创造能力淋漓尽致发挥的条件,而外部环境是土壤,兼顾内外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文本的目的是为了①寻求解决高中版画创作中的激发学生创造灵感的方法;②鼓励学生多从生活中,身边日常的行为中主动发现美、积累关于美的素材,在陶冶情操的同时培养自身灵感活动的一种习惯,使创造灵感成为美术表达情感的一个源头活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③提高学生创造美好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自身生活品质提高不断追求。④改变版画教学思维,从说教式教学模式转变为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对“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分析,结合高中版画课程激发学生在版画创作中的创作灵感。同时在对理论的分析中进一步探寻高中版画教学的方法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