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内陆架泥质区EC2005孔沉积特征及古环境记录

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14次 | 上传用户:cumtzha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沉积带EC2005孔沉积物岩性、粒度、AMS14C测年、粘土矿物以及全岩矿物衍射分析、沉积物常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总碳氮以及有机碳氮分析、磁化率测试和综合研究,以EC2005孔岩芯记录为依据分析了研究区的沉积环境演化、海平面升降、浙闽沿岸流形成历史以及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讨了陆源物质矿物、地球化学成分与粒度的关系。EC2005孔岩芯自底部至41.00 m(17.3~13.1 ka BP)为末次冰消期以来的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物质来源主要是来自湖盆流域物质的输入。随着海平面逐渐上升,海水自13.1 ka BP开始侵入研究区,自12.3 ka BP开始海水深度加大,沿岸流的地位开始显现,7.3 ka BP以来,形成了高海平面以来主要受沿岸流控制的浅海沉积。稀土元素结果显示,东海内陆架EC2005孔12.3~9.8 ka BP是以湖盆流域近源物质为主向长江物质为主转变的过渡阶段,自大约10~9.8 ka BP开始,由于海水深度的进一步加大、沿岸流作用进一步增强,长江物质对研究区的物质供给成为主导。海平面的升高以及沿岸流的形成是物质来源发生变化的重要原因。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物中全新世期间长达700 a(5.9~5.2 ka BP)的高分辨率细粒敏感组分资料揭示的东亚冬季风增强,与GRIP冰芯δ18O揭示的冷期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5500 a BP前后东亚冬季风突然增强,与世界范围内的5500 a BP强降温事件非常一致。功率谱分析揭示出62 a和11 a的太阳活动周期以及与现代ENSO周期相似的6 a和5 a周期,因此,中全新世东亚冬季风演化可能是太阳活动以及古ENSO事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影响所致。东海内陆架区对末次冰消期至早全新世气候回暖的记录与该时期世界性的广泛记录相一致,应该是轨道时间尺度上太阳辐射增强与ITCZ北移以及太阳活动变化综合影响的结果。东海内陆架浙-闽沿岸泥质带EC2005孔存在的4个百年时间尺度上快速沉积事件:12.3~12.1 ka BP、7.5~7.3 ka BP、5.9~5.2 ka BP和1.5~1.3 ka BP,与新仙女木事件、7.3 ka BP冷事件、第二新冰期(5.5 ka BP强降温事件)以及北大西洋1.4 ka BP浮冰事件均有良好的对应,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8.2 ka冷事件对本钻孔沉积也形成了一定影响。EC2005孔磁化率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岩性粗细、早期成岩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的影响。近3.6 ka以来,磁化率的剧烈波动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影响造成的。东海内陆架EC2005孔TOC、TN和TOC/TN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岩性变化。此外,根据陆源物质粒度和矿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建立了陆源物质平均粒径与主要矿物成分含量大小的函数模型。地球化学成分与其所赋存单种矿物的相关性分析则进一步表明,陆源矿物种类和含量控制着地球化学成分及其含量,矿物种类和含量对地球化学成分的控制是决定性的,而粒度对元素(化学成分)的“控制”实际上是由于不同粒度的矿物组分不同而造成。
其他文献
凭脉诊病断证,是中医处理临床问题具有代表性的有效方法,亦被广大群众视为中医的象征:“三个指头一个枕头”。脉诊是中医诊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辨证论治不可或缺的客观依据之一,在
初中数学教学的难度逐渐上升,对老师和学生都有了更大的挑战。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把数形结合和日常授课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就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更好的进行知识理
根据目前我国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的成本数据,综合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总成本进行分析,阐述如何对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成本进行控制,提
新课程标准当中明确提出,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这不仅仅只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素质,而且也是为了实现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本文针对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高中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很多教师把识字和具体语言环境进行了孤立。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望楼环境给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