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教育权的保障——司法权对学校管理行为的有限审查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139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教育权是现代社会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为宪法所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在遭到学校管理行为侵害时,行政诉讼是实现司法救济的最佳途径.那么学校管理行为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呢?传统理论和实践否认学校为适格被告.但是,根据中国教育法等行政法律法规,学校是依授权的行政主体,代表国家行使一系列教育行政权力;另外,即使起源于德国的特别权力关系理论仍深刻地影响着中国行政诉讼立法:法院不受理对内部行政行为提起的诉讼,但由于该理论对基本人权的限制、剥夺,已受到批评与扬弃,许多国家已确认影响公民基本权利的内部行为不能被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再次,人们担心司法介入会妨碍学校自主办学,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司法的适度介入会促进学校办学更加完善.司法介入、自主办学与受教育权的保障完全可以保持良性互动,其关键是审查的有限性,它包括:1、受案范围有限,只有严重影响受教育权的部分事项才可提起诉讼;2、审查条件有限,指行政复议为行政诉讼的必经前置程序;3、审查标准有限,指正当程序为案件的主要审查标准,告知、听取相对意见与说明理由是最低标准,听证是其核心制度.由于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规漏洞较多,许多案件无法可依,而法律原则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1998年的教育行政诉讼第一案——"田永案"就充分展示了比例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的魅力与可行性.
其他文献
社会管理是人类各项活动中的重要活动之一,能够有效协调并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的稳定。目前,我国正处于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关键时期,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社会矛盾需要运
多边贸易体制一产生就存在着发展中国家的特别优惠待遇的概念,但直到乌拉圭回合谈判它才得到较为全面的考虑,乌拉圭回合的一系列单独文件不仅在各自序言部分强调对发展中国家成
首先对人口普查数据修匀处理,给出了上海人口生育模式函数,死亡率函数以及迁移函数,并对它们的未来进行了合理的外推,在此基础上,利用人口发展方程.对上海2001年至2010年的人
中共十五大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略.从根本上讲,"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必须增强全民的宪法认同感,实现"纸面宪法"向"活的宪法"或宪政的转变,而宪法权威的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