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中国静脉吸毒人群HCV感染的流行病学: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静脉吸毒是中国丙型肝炎病毒传播的主要方式,然而全国对此的报道和描述存在许多不一致。本文旨在对中国静脉吸毒人群(IDUs)的流行病学特征和HCV感染危险因素的已有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和综合,为制定防治计划和明确研究方向提供可靠依据。
根据事先制定的标准,从已发表文章或报道中摘录中国不同地域、性别、民族和具有不同高危行为(注射毒品行为、共用针具、长期吸毒、不安全性行为和共感染)吸毒人群的HCV感染率数据进行meta分析。基于综合的数据及代表性观点进行系统综述。
应用近似正态分布法计算HCV感染率的95%可信区间(CI)。比值比(OR)及其95%CI的计算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发表偏倚的衡量采用Begg’s检验和Egger’s检验。数据处理软件为STATA7.0和RevMan4.2。地图制作采用EpiInfo 3.4.3软件。
中国IDUs的合并感染率为61.4%(95%CI 55.7-67.2%),感染率最高的地区是湖北、云南、广西、湖南和新疆。IDUs中男性和女性之间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53,95%CI0.80-2.93,P=0.339)。汉族IDUs的HCV感染率低于少数民族(OR=0.68,95%CI0.50-0.92,P=0.012)。IDus感染HCV的风险是非静脉方式吸毒者的9.2倍(95% CI7.03-12.14,P=0.000),而非静脉方式吸毒者的感染风险仍然高于一般人群(OR=6.82,95%CI1.93-24.11,P=0.003)和其他高危人群如性病门诊病人和医务工作者。共用针具和不共用针具IDUs的HCV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95%CI0.74-4.44)。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共感染能显著增加IDUs感染HCV的可能(OR=17.70,95%CI5.57-56.29,P=0.000),而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率在感染或未感染HCV的IDUs中无显著差异。
在中国,通过静脉吸毒途径传播HCV/HIV的势头迅猛,政府和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已采取各种切实的措施,但效果仍需进一步评价。
第二部分: 江苏省部分地区吸毒人群HCV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毒品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吸毒不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传播丙型肝炎、性病、艾滋病等多种疾病。吸毒人群的不良行为,特别是共用注射针管和稀释液,为HCV提供了高效的传播条件。吸毒人群与非主要性伴发生性行为较普遍,同样是传播HCV的危险因素。为了解江苏省吸毒人群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吸毒行为、性行为和HCV感染状况,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本研究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吸毒人群HCV感染现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本研究选取南京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587例,无锡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美沙酮维持治疗(MMT)门诊收治的吸毒者798例,两地共计1385例吸毒者。采用专门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进行调查,同时抽取每名调查对象静脉血3mL检测抗-HCV抗体。
第三部分 TAP基因与吸毒人群HCV感染关系的研究HCV感染时,细胞毒性T细胞(CD8+T细胞/CTL)反应起很重要的作用。被感染细胞胞浆内的抗原经蛋白酶体降解后,一部分经抗原处理相关转运体(TAP)从胞浆转运到内质网腔中,并在此与MHC-Ⅰ类分子结合,进一步被提呈到细胞表面,引起HCV特异性的CD8+T应答。TAP蛋白是由TAP1和TAP2蛋白组成的异二聚体,人类TAP基因位于第六号染色体短臂HLA-Ⅱ区,包括TAP1和TAP2基因,人类的部分多态性位点已被证实。本研究目的是为了探索TAP基因多态性与HCV易感性及HCV感染者ALT水平的关联。
本研究对象为南京市强制戒毒所强制戒毒人员587名。根据抗-HCV检测结果分为HCV感染组362人和HCV感染阴性组225人。其中,HCV感染组根据ALT水平分为ALT异常组(ALT≥40U/L)116人和ALT正常组(ALT<40U/L)246人。TAP1基因2个和TAP2基因4个多态性位点检测采用ARMS-PCR法。运用SAS Genetic模块根据观察到位点的基因型推断TAP1和TAP2基因的基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