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金甜蜜”甜瓜为试验材料,从控制甜瓜采后病害和诱导抗病性入手,研究采前水杨酸处理对甜瓜果实贮藏特性、抗病性、活性氧代谢、抗病性相关酶、生理代谢和后熟软化的影响;探讨了采前水杨酸处理对提高甜瓜果实采后抗病性的机制,为控制甜瓜采后病害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1)在甜瓜幼果期、膨大期、网纹形成期及采收前48h的四个时期,分别用浓度为0.2mmol/L、1.0mmol/L和5.0mmol/L的水杨酸溶液对甜瓜进行喷施处理。采摘后的甜瓜在低温下(7±1℃,RH85%)贮藏,定期测定甜瓜果实的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甜瓜的潜伏侵染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以及损伤接种病斑直径。试验结果表明采前1.0mmol/L水杨酸处理能延缓甜瓜果实失重率的上升;抑制甜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能够明显降低甜瓜果实的有效降低甜瓜果实的潜伏侵染率、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抑制损伤接种病斑直径的增大。由此得出,采前1.0mmol/L SA处理是有效保持甜瓜果实品质和提高甜瓜果实抗病性的最佳浓度。(2)采前1.0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在早期显著诱导甜瓜果实中信号分子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积累来激活防卫反应,增强了甜瓜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苷肽还原酶(GR)的活性,提高了果实中抗坏血酸含量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含量,降低了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和贮藏后期H2O2的含量。采前1.0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诱导甜瓜果实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几丁质酶(CHT)、β-1,3-葡聚糖酶(GLU)的活性升高;在贮藏后期,还可使抗性相关物质总酚、类黄酮、木质素含量的积累高于对照,从而提高甜瓜的抗病性。(3)采前1.0mmol/L水杨酸处理可以有效降低甜瓜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速率、乙烯生成量和ACC积累量,把ACC合成酶(ACS)活性高峰出现的时间推迟14天,并有效抑制ACC氧化酶(ACO)活性高峰的出现和降低其贮藏后期的活性,抑制MDA含量的上升和细胞膜透性的增强,从而延缓果实的后熟衰老;有效提高甜瓜采收时的果实硬度和原果胶含量,抑制甜瓜贮藏过程中果胶酶(PG)、纤维素酶(Cx)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使原果胶和纤维素的降解速率降低,并减缓可溶性果胶含量的上升,从而抑制果实硬度的下降和延缓果实的后熟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