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毛丹(Nephelium,appaceum)是东南亚著名的热带水果之一,是亚洲重要的经济作物。红毛丹果实色泽鲜艳、风味独特,用以鲜食、罐藏或榨汁等加工利用。食用或加工后的果皮一般作为垃圾丢弃。本论文以红毛丹果皮作为原料,对红毛丹果皮中的可溶性多酚类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进一步对红毛丹果皮中游离、酯化和不溶性三种不同形式存在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离测定和组成分析,最后对红毛丹果皮中不同形式多酚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合理利用红毛丹果皮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红毛丹果皮中可溶性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80.85%,微波处理时间58.39s,液料比24.51,在此条件下红毛丹果皮多酚理论提取率为213.94mg GAE/g DW,实际红毛丹果皮多酚提取率为213.76mg GAE/g DW,说明该模型可靠;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对可溶性多酚提取效果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且乙醇体积分数与液料比之间交互作用极显著(p<0.01);以乙醇体积分数、微波处理时间、液料比为自变量,可溶性多酚提取率为因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210.90+15.06A+21.59C一4.28AC一29.06A2-20.19B2-20.31C22.红毛丹果皮中游离、酯化和不溶性三种形式的多酚均可检出,含量分别为:185.12、27.98和9.37mg GAE/g DW,游离多酚含量占总酚的83.21%,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形式的多酚含量(p<0.05);游离多酚中主要含4-羟基苯甲酸和鞣花酸,酯化多酚中主要为没食子酸和咖啡酸,不溶多酚主要为没食子酸、咖啡酸和原儿茶酸。3.游离多酚在还原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羟自由基清除活性、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和抑制脂质体过氧化能力五种体外抗氧化能力评价模型中均表现了显著的抗氧化活性,其IC50值分别为4.21、3.55、85.53、19.12和17.06μg/mL;除羟自由基清除活性外,酯化和不溶多酚也表现了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其在还原力、DPPH自由基清除、亚硝酸盐清除和抑制脂质体过氧化能力四个模型中的IC50值分别为67.65和81.17μg/mL、41.96和18.78μg/mL、20.45和14.13μg/mL、17.24和18.56μg/mL;游离多酚的还原能力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与Vc相当,显著高于其它两种形式多酚和BHT(p<0.05);不溶多酚具有较高的抑制脂质体过氧化的活性,显著高于BHT(p<0.05)。综上所述,红毛丹果皮中游离多酚不仅含量高,提取简单,且具有较强的体外抗氧化能力。因此,游离多酚对红毛丹果皮在食品和医药行业的实际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