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至民初补史艺文志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2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史艺文志是了解一代文献典籍的重要资料,创始于东汉班固据刘歆《七略》而编撰的《汉书·艺文志》,这部史志目录基本上保留了《七略》所反映的当时国家的藏书情况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概况,它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目录学著作,在中国目录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西汉以后,自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直至隋代,由于政权更迭,社会动乱,图书散佚情况严重,导致这六百年间各正史中都没有编撰记载国家图书藏书情况的艺文志。到了唐代,由魏征等人对唐代以前的文献典籍作了一次系统整理,编成了《隋书·经籍志》。该志也是继《汉书·艺文志》后最为重要的一部正史艺文志。在这之后,又出现了几部正史艺文志,如著录唐代藏书的《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反映宋代图书情况的《宋史·艺文志》和著录明代图书著述概况的《明史·艺文志》。但是,在此期间的其它几部正史如《旧五代史》、《新五代史》、《辽史》、《金史》、《元史》都因种种原因没有编撰艺文志。因此,在二十四史中,撰有艺文(经籍)志的只有六家,其余正史艺文志都付之阙如,造成典籍记载的断层。为弥补这一缺失,后人遂陆续对正史艺文志进行补编。系统地对我国正史艺文志进行补撰、考证的工作兴起于清初,兴盛于嘉道之后,这一学术风气一直绵延至民国初年,历经百年而不衰。目录学家这一系统巨大的工作,对我国文化典籍遗产的整理作出了重要贡献,使我国两千年来的史志目录体系得以完整。不仅如此,正史艺文志补撰过程中所总结和积累的文献著录方法对当前的书目工作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整理和研究补正史艺文志是目录学史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天,我们回溯这一目录学发展过程,总结补史艺文志工作的特点和价值,无疑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补史艺文志的研究是目前学术界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以往学者对补史艺文志的研究仅仅概括性地介绍了补史艺文志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补史艺文志的价值,或者仅对某一朝代、某一位目录学家所编撰的补史艺文志著作进行分析探讨,综合深入地研究补史艺文志的几乎没有。其实,补撰正史艺文志的工作时间跨度大,产生的成果丰富,王重民先生就在其《普通目录学》中评价它们“造成了一个小小的目录学的流派”。因此我们既需要从宏观上全面、系统地把握补史艺文志的发展概况,同时又要对补史艺文志的类型、图书分类特点、体制结构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从而挖掘补史艺文志在目录学及古代学术文化史上的巨大价值。本篇论文遂以此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加强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文章将补史艺文志的形成发展过程分为创始、形成、发展、鼎盛和收尾五个阶段,并从清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及学术思潮等方面分析了补史艺文志从形成到逐渐繁荣直至民国时期衰落的原因。随后对清代以来形成的几十部补史艺文志的不同类型作了归类,同时对补史艺文志在分类体系与类目设置方面的特点、补史艺文志的著录体例包括序言、著录项目、小注、提要的内容和特点以及补志的价值与不足等几个方面对清代至民初形成的补史艺文志进行系统分析整理。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基于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National Telemedicine and Connected Health Center,NTCHC)的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6月7
期刊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疫情防控对承担一线工作的住院医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以及国
期刊
1926年——1937年十年间,上海华界的瘟疫具有广泛性、季节性和高频率的特点.面对瘟疫的肆虐,政府采取了积极的态度和政策,1926年上海淞埠卫生局的成立,标志着上海华界卫生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