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含有大量由生物小分子组成的大分子,包括蛋白质、糖等。由于生物小分子来源广泛,结构简单,生理学功能显著,所以人们已经把研究的焦点从生理学功能拓展到了材料、环境、能源等众多领域。然而,生物小分子虽然生理学功能显著,但其在环境、能源等领域中常常难以直接被利用。因此,如何把生物小分子高值化利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其中,分子自组装是一种重要的途径。在各种生物小分子中,肽类小分子自组装制备纳米一直是化学合成、高分子材料等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外,肽分子自组装以其特殊的应用功能、新颖的自组装体形态、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在生物材料、组织工程以及药物缓释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能,俨然已经成为纳米技术当中的一朵奇葩。本论文选择肽类小分子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自组装的途径,设计了多种自组装调控的方法以及剖析了肽类小分子的自组装机制,目的在于获得结构可控的肽类纳米材料,同时讨论其潜在应用。论文主要内容包括:(1)选择多种不同的界面,考察了七肽7AAP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自组装过程。结果发现7AAP首先在水溶液中自组装成预组装体,而后在尼龙膜、硝酸纤维素膜、聚四氟乙烯亲水膜上自组装成不同的形态。研究揭示了界面可以调控七肽7AAP的自组装行为。(2)考察了紫外线照射对七肽7AAP自组装行为的调控。研究发现七肽7AAP在紫外照射不同的时间下,可以自组装成不同的形貌,且形貌虽然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化学结构并没有发生变化,证明了七肽能够对紫外线的照射发生响应,这对于我们更好的应用七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考察了以壳聚糖调控Fmoc-七肽(Fmoc-7AAP)的自组装行为,制备了Fmoc-7AAP/CS复合水凝胶。研究发现加入CS后,复合水凝胶的机械性能和稳定性能显著提高,其稳定机制可能与分子的羟基、支链结构和吸水性有关。进一步以酮洛芬为模型药物,以CS的添加量和水凝胶的陈化时间为参数实现了药物的可控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