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文学与音乐的跨学科比较视域下,在新潮音乐的艺术境域中,以谭盾、瞿小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等新潮音乐家的音乐作品为例,对刘索拉发表于1985年的小说《你别无选择》进行研究,揭示这篇小说运用的大量音乐元素所蕴含的文化与社会性隐喻,为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引渡与接纳提供独特的启示。刘索拉与谭盾、瞿小松、叶小纲、陈其钢、郭文景等音乐家同属于中国当代新潮音乐家族群,这一族群亲历了世界性文学思潮和艺术思潮的巨大变革,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深刻影响。现代音乐中无调性观念的运用使得古典主义原则下音响的协和美被残暴地肢解,同时,多重复调技法给予线性时间中流淌的音乐以一种错综复杂的艺术思维,个体-主体中心的现代主义艺术原则得到彻底的建构。现代音乐打破并超越常人世界中的秩序与稳定,把捉人在非理性的世界中对生命及艺术的灵感与顿悟,但刘索拉并未停留在对西方现代主义审美风格的单纯迷恋之上,而是以青年学生在选择之中遭遇的困惑与不安,有力地质疑了西方现代主义所造成的非理性主体的过度膨胀。本文借鉴新潮音乐的艺术创作与实践,试图从“原始张力”的精神内涵出发,看视民族性因素在舶来的现代主义审美精神中的内在生发。总而言之,小说以文字的方式让音乐元素呈现,同时也是以音乐的方式重构文字,让读者以双重的艺术形式把握当代文学思潮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引渡与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