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gdsc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教于东汉时期传入我国,道教也在大约同一时期产生于我国本土。二者发扬壮大,拥有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和精神影响力。历代统治者均对其采用了控制并利用的手段。南北朝时期即出现了专门的佛道教管理机构和法规,到唐宋,佛道教管理法规十分完善,达到顶峰。元代的立法水平总体不及唐宋,且过度崇尚佛道,僧道特权众多,唐宋的佛道教管理制度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佛道管理比较混乱。明朝建国之后,鉴于元代佛道管理混乱的教训,参考唐宋之制,建立了独具特色的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明初的法令主要在整顿元代混乱的佛道管理所遗留的问题,其后多以控制佛道教团发展,纯洁教团风气等为目的。本文即对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的内容、特点等加以探析。文章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明代的寺观管理制度和僧道官制度加以系统阐述。寺观是僧道聚居、修道、弘法之所,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明代法令严格控制寺观数量,禁止私建寺观;限制寺观占有田土的数量,以免其经济过度膨胀而有害国家财政和民生;另外以寺观为单位,对其进行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的规制,纠治寺观中风气败坏、容留罪犯或者私自剃度等行为,也作为对僧道人身管理的辅助。此外,本部分还阐述了明代的僧道官制度。僧道官制度始于魏晋,此后历代不废。具体设置和职权各朝有所不同,唐宋僧道官设置比较繁杂,且未有统一的官制;元代僧官职位众多,权势逼人,为害百端。明代有比较完善的中央、州、府、县四级僧道官体系,各级僧道官的设置、职权、服饰等均有明文规定,设置比较完善。第二部分叙述的是明代对僧道的人身管理。其一,阐述明代的僧道度化制度。明代对僧道出家限制比较严格。首先有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等方面的限制,其次还硬性规定了每州府县的僧道人数,以限制僧道数量。最后规定了僧道出家的程序,需要本人及父母均同意,邻里保勘,到寺观投师学习,一定期限后参加僧道录司主持的度化考试,考试合格才能取得度牒。其二,阐述明代对僧道行为和风气的规制,主要包括对僧道与俗世来往的限制,对僧道内部关系的规制以及对僧道风气的规制等。明代限制僧道与俗世的来往,僧道须各归寺观,不许杂处民间,与民间的交往也受到严格的限制,如差税等设有砧基道人专管,僧道外出游方问道也不许止宿民家等;明代僧道师徒间由法律拟定伦理关系,等同于俗世侄子与叔伯父母;最后对僧道的风气予以规制,严惩僧道犯奸、娶妻蓄妾等伤风败化的行为。第三部分,把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与唐宋元作比较,总结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明代佛道管理制度多沿袭唐宋制度,但相比唐宋立法更加简严,且刑用重典,伦理化也进一步加强。这主要是因为元代佛道管理的混乱,明代统治者参考唐宋之制对佛道教进行整顿和规制,此外也是明代简严、重刑的立法思想指导使然。但明代佛道教管理制度具体实施情况并不理想,主要是统治者本身对制度的破坏所致。
其他文献
混凝土施工是土木工程施工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本文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的组成成分与分类标准,并结合工程实例,展开了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分析。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投资、出口贸易不景气,使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下降,因此,经济的增长要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得特别重要。20世纪90年
农村信用社是甘肃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信用社运营效率问题是解决其发展瓶颈,提升信用社支农效力的关键。本研究以甘肃农村信用社作为对象,采用具有非期望产出的
进行土地勘测规划工作时要注意环境因素,应该在提高土地勘测规划整体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背景下,避免土地勘测规划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本文根据土地勘测规划的实际,提出了土
<正>世界上最好的矿产资源在哪里?城市。世界上最好的铁矿资源是什么?废钢。世界上最富的金矿在哪里?废线路板。对城市矿产的认识世界上最好的矿产资源在哪里?城市。世界上最
目的:探讨运用木桶原理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团队建设、提高护士职业认同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效果。方法:医院监护室自2018年起在护理团队建设中应用木桶理论,将2017年7~12月设为实
本文针对宁夏特有的枸杞产业生产全过程,采用基于网络的B/S开发架构,设计并研究开发了枸杞专家服务系统,包括枸杞栽培知识、农业基础常识、枸杞生产规程等知识库,核心是涉及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是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的新发展,它是以降低企业审计风险和生产经营风险为目的,对风险进行全面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文章介绍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涵义及作用,探
<正>2006年5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有关问题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推动天津滨海新区进一步扩大开放,设立天津东疆保税港区。"2006年8月国务院关于设立
以乌鲁木齐市建成区为例,在遥感和GⅠS技术的支持下对乌鲁木齐城市空间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乌鲁木齐城市扩张的影响因素。采用2001年、2010年两期Landsat ETM+遥感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