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on-ST elevated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NSTE-ACS)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是否行早期抑或延迟常规冠状动脉介入策略意见尚不一致。相关随机对照试验或观察性研究的结论相悖,且其研究中NSTE-ACS患者间的异质性较大、随访时间过短,以致无法确定对NSTE-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的最佳时间。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比较NSTE-ACS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冠状动脉介入策略以确定其最佳有创干预时间及其对短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18年12月30日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筛选并录用满足纳入和排除标准的经早期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治疗的NSTE-ACS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主要终点为死亡和再次心肌梗死,次要终点为再次血运重建、复合终点(死亡、再次心肌梗塞、心肌缺血),大出血为安全性指标。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后,将数据分为二分类变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式,以I~2评估研究间的异质性,应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6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277例采用PCI策略治疗的NSTE-ACS患者。其中,采用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治疗2,224例患者,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2,053例患者。按入院后启动冠状动脉造影的时间划分早期和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0.5 h-24 h为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而18.6 h-72 h为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结果显示:与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相比,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可降低NSTE-ACS患者的死亡率[(4.6%vs 6%);OR:0.76;95%CI:0.58-0.99;P=0.04;I~2=0%],但未见两种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在再次心肌梗死方面的统计学差异[(6.0%vs 6.3%);OR:0.94;95%CI:0.73-1.21;P=0.64;I~2=60%]。研究还显示采用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较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可改善NSTE-ACS患者的复合终点[(10.9%vs 13.9%);OR:0.76;95%CI:0.63-0.92;P=0.006 I~2=0%];与此相反,延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较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可降低NSTE-ACS患者的再次血运重建次数[(8.7%vs 5.9%);OR:1.5;95%CI:1.15-1.97;P=0.003;I~2=0%]。两种冠状动脉介入策略降低NSTE-ACS患者的大出血结果相似,无统计学差异[(2.7%vs 3.1%);OR:0.88;95%CI:0.59-1.31;P=0.54;I~2=0%]。结论:本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结果表明,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可显著降低NSTE-ACS患者死亡事件和复合终点,但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而对于再次心肌梗死、大出血而言,采用两种冠状动脉介入策略未见统计学差异。即早期冠状动脉介入策略可用于NSTE-ACS患者的治疗,但唯一劣势是此策略易增加再次血运重建的发生率,为进一步阐明两种冠状动脉介入策略的临床获益仍需随机对照试验得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