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变化是各种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综合影响的结果,随着人类活动的日益增强,人为因素对局部区域的景观变化过程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城乡交错带位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地带,人类活动影响特别显著,景观变化迅速,其中不合理的景观格局是产生生态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探究城乡交错带在城市化过程中的景观变化规律,从而为改善城乡交错带的景观格局服务,也可以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立论依据。本文利用遥感影像、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以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平台,对研究区的景观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
(1)以“3S”技术为基本手段,建立研究区景观数据库,可以重建城乡交错带时空变化过程,对城乡交错带景观变化过程进行长期的监测与分析。
(2)经过23年的发展,研究区已经从以非建设景观为基质的城乡交错带景观发展成为建设景观占绝对优势的城市景观,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城市化初期、城市化中期和城市化后期。
(3)城市化初期,非建设景观向建设景观转化的面积最小;城市化中期,非建设景观向建设景观转化的面积最大;城市化后期,非建设景观向建设景观转化的面积有所减小,但仍高于城市化初期的转化量。建设景观主要是贴近城市建成区和沿道路两旁扩展。
(4)城市化初期,研究区景观形状较为复杂,景观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较高,景观多样性较低;城市化中期,景观破碎化程度和聚集度降低,景观多样性达到较高的水平,景观形状向规则化方向发展;城市化后期,景观整体的聚集度升高,景观破碎化程度降到更低的水平,景观多样性下降,并且低于城市化初期,景观形状也变得较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