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不同针刺补法干预列缺、照海穴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研究,为列缺、照海穴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咳嗽最佳干预针刺手法的优选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方法: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症状且中医证型属于肺肾阴虚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对照的实验方法,将符合本课题纳入标准的6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呼吸补法组、捻转补法组,每组各30例。其中两组均取列缺、照海穴。操作方法:呼吸补法组操作时,嘱患者自然呼吸,随患者呼气时将毫针刺入列缺、照海穴后,得气后,留针30min,随患者吸气时出针;捻转补法组操作时,将毫针刺入列缺、照海穴,得气后,在针下得气处小幅度的捻转,拇指向前左转时用力重,指力沉重向下,拇指向后右转还原时用力轻,反复操作,留针30min。以上两组均每天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以咳嗽证候积分,莱赛斯特咳嗽问卷量表(Leicester cough questionnaire,LCQ)积分为观察指标。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对不同针刺补法干预列缺、照海穴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评价,为列缺、照海穴治疗慢性咳嗽最佳干预针刺手法的优选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病程、咳嗽证候积分、LCQ积分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两组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2.两组治疗前后咳嗽证候积分、LCQ积分比较具显著差异(P<0.01,P<0.05),说明两组针刺手法对慢性咳嗽均有治疗效果。3.两组治疗后的咳嗽证候积分差值、LCQ积分差值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P<0.05),说明呼吸补法组的治疗效果优于捻转补法组。4.呼吸补法组愈显率为80.0%;捻转补法组的治愈显率为60.0%;呼吸补法组的愈显率高于捻转补法组,说明呼吸补法组的临床疗效优于捻转补法组。结论:呼吸补法、捻转补法两种针刺补法对慢性咳嗽均有治疗效果,且呼吸补法干预列缺、照海穴治疗肺肾阴虚型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捻转补法,本研究为针刺干预列缺、照海穴治疗慢性咳嗽的针刺手法的优选提供临床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