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采用针刺臂丛神经根结合循经取穴的方法,观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针刺臂丛神经根结合循经取穴治疗,对照组按照《针灸学》中颈椎病处方选穴治疗。两组通过20次治疗后,以自拟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评定表、NPQ颈痛量表、McGill疼痛询问量表(SF-MPQ)、日本田中靖久颈椎病症状量表20分法、广泛性焦虑自评量表(GAD-7)、9条目患者健康问卷(PHQ-9)作为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结果:(1)70例病人脱落3例,实际完成67例,试验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2)试验组有效率97.0%,对照组有效率90.9%,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试验组愈显率58.8%,对照组愈显率33.3%,试验组愈显率优于对照组。(3)NPQ颈痛量表积分方而:组内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4) PRI、VAS、PPI评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5)20分量表总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在症状、体征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改善积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改善工作和生活能力、手功能方面无差异。(6)焦虑发生率方面:两组治疗前焦虑发生率(试验组88.2%,对照组81.8%)较治疗后(试验组35.5%,对照组42.4%)有明显下降;焦虑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7)抑郁发生率方面:两组治疗前抑郁发生率(试验组52.9%,对照组57.6%)较治疗后(试验组5.9%,对照组9%)有明显下降;抑郁积分方面:组内比较,两组与治疗前相比均得到明显改善,具有显著差异(P<0.01);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8)相关性分析:症状积分改善与焦虑改善呈负相关性,与抑郁相关性不明显。(9)治疗结束后1月随访显示两组无差异(P>0.05),但试验组总有效率(74.41%)高于对照组(66.66%)。(10)两组治疗过程中,试验组1例出现滞针,余患者无不良反应,经安全性评价显示两组治疗方法均安全(P>0.05)。结论: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法,通过对臂丛神经根针刺结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与常规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颈行观察评价,得出以下结论:1.针刺臂丛神经根与常规针刺法均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总体疗效一致。2.两组方法治疗后NPQ、McGil指标显示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好转,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方法在田中靖久20分量表总积分显示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但在改善手功能和工作生活能力方面两组无差异。4.两组方法均能改善焦虑抑郁状态。5.经安全性评价,两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方法都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