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mo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有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辛勤劳作,并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着他们的社会价值。20多年过去了,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农民工已经逐渐老去,第二代农民工正成为其中的主体部分。这些从校园走出后直接进城务工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有着不同的权益诉求,他们渴望拥有市民的身份并留在城市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对第二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从来就没有干过农活的比例为24%,没有务农的经历的他们在面对恶劣的经济形势,严峻的就业现状,也不愿返乡务农。他们希望在为城市经济发展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同时,能够在劳动就业权益、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方面享受和市民同等待遇,他们迫切需要市民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难点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其突破点则是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然而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民变成市民这一身份的变化,同时还是一系列权利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的实现过程。现有的农民工政策主要是以2005至2006年出台的各项政策为基础,之后增加了一些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内容,但仍然缺乏对第二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因此本文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视角,通过比较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特证及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和文化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所处的现状,从而指出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享有劳动就业市民化、社会保障市民化、教育市民化、文化市民化的综合过程。只有享有与城市市民均等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市民化。同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加快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步伐。本文主要由导论、三个主体部分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主要叙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相关重要概念的阐释、评述了我国目前关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现况、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一主体部分,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的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两者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第二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这三个方面归纳出第二代农民工的特点,并推导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最易进行市民化的群体。即本文为什么要选择第二代农民工作为市民化研究的对象。第二主体部分,通过对第二代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这四个方面的现状的分析,利用数据和图表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第二代农民工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文化公共服务这四个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非均等化的问题,正是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阻碍了市民化进程。第三主体部分,面对第二主体部分提出的现状与问题,分别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这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与建议。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
其他文献
作为宋代诗歌的一种体裁,雅乐乐歌是诗歌和礼乐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试图以“诗”为中心,参照礼、乐两个维度对其进行阐释。第一章,对宋代雅乐乐歌的作者、作年进行考证。宋代
<正>古诗对于儿童重要吗?重要!古诗教学就是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积累吗?不是!古诗教学的内容就是诗文本身的内容吗?不完全是!古诗教学有最好的模式、最好的方法、最有效
实验目的:研究高原训练对大鼠肠道粘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并探讨小麦肽的补充对模拟高原训练大鼠肠道粘膜形态结构的干预作用。实验方法:选用清洁级6周龄雄性Sprague-Da
当前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重要时期,跨区域的大规模互联电网正在逐步形成。为满足互联电网分析、规划和安全稳定运行对高性能暂态稳定仿真工具的迫切需要,本文对大规模电力系
<正>一、检测字词,扫清障碍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伸出手指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北大荒的秋天。(强调"荒"是个生字,中间右边不要多点)美美地把课题读一遍。(生齐读课题)
“计”和“诡”在《孙子》一书中不仅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而且也是断明情势的重要方法。然而,这些概念已变得含混不清,这些方法也已逐渐失传。究其原因,是由于对这些概念
当下新诗已被读者冷落,但要挽救新诗不能只依赖韵律,因为韵律只是诗的重要而非本质的特征。诗首先必须言志抒情,其次它应用形象和图画说话。全方位提升诗人素质,也是提高诗人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津县城乡小学阳光体育开展情况,得出了结论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认为,领导层的认知存在差异,学校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了宁津县乡镇小学阳光体育的
医德医风建设是医院日常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医德医风建设的主体是医务工作者,而医德医风档案是医务工作者进行医德实践活动的结晶,它能够为医
针对活体器官移植在我国有日渐增加的趋势,旨在通过活体器官移植的伦理依据的分析,以及考查反对活体器官移植的论证,提出以鼓励活体器官捐赠来增加器官的来源,是一种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