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有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特殊群体——农民工群体,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在为我国经济和城市发展辛勤劳作,并在现代化进程中体现着他们的社会价值。20多年过去了,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部分农民工已经逐渐老去,第二代农民工正成为其中的主体部分。这些从校园走出后直接进城务工的第二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有着不同的权益诉求,他们渴望拥有市民的身份并留在城市生活。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对第二代农民工的专项调查数据显示从来就没有干过农活的比例为24%,没有务农的经历的他们在面对恶劣的经济形势,严峻的就业现状,也不愿返乡务农。他们希望在为城市经济发展挥洒青春和汗水的同时,能够在劳动就业权益、社会保障、教育文化等方面享受和市民同等待遇,他们迫切需要市民化。“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难点是“农民工”问题,农民工问题的终结是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其突破点则是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然而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不仅仅只是农民变成市民这一身份的变化,同时还是一系列权利保障和公共服务均等的实现过程。现有的农民工政策主要是以2005至2006年出台的各项政策为基础,之后增加了一些加强职业培训、提供免费就业服务、维护农民工权益等内容,但仍然缺乏对第二代农民工这一群体的针对性。因此本文引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这一视角,通过比较研究第二代农民工的特证及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和文化公共服务这四个方面所处的现状,从而指出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是享有劳动就业市民化、社会保障市民化、教育市民化、文化市民化的综合过程。只有享有与城市市民均等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市民化。同时根据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能够加快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进程的步伐。本文主要由导论、三个主体部分和结语构成。导论部分主要叙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相关重要概念的阐释、评述了我国目前关于第二代农民工市民化的研究现况、说明了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一主体部分,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我国农民工群体中分化出的第一代农民工与第二代农民工两者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各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第二代农民工基本情况、市民化意愿、市民化能力这三个方面归纳出第二代农民工的特点,并推导出第二代农民工是最需要市民化、最易进行市民化的群体。即本文为什么要选择第二代农民工作为市民化研究的对象。第二主体部分,通过对第二代农民工在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这四个方面的现状的分析,利用数据和图表进行研究,总结出目前第二代农民工在就业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教育公共服务、文化公共服务这四个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存在非均等化的问题,正是这些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阻碍了市民化进程。第三主体部分,面对第二主体部分提出的现状与问题,分别从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这四个方面提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与建议。结语部分对全文的研究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