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自我表露对孤独感的影响: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的中介作用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交网站广为流行,成为人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主要平台。其中,使用社交网站的一种主要行为是进行网络自我表露,同时这一行为也是使用社交网站的主要动机。已有研究表明网络自我表露能够降低个体的孤独感,然而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1038名初一至高三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法考察了网络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积极性及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与孤独感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的数量、表露的深度方面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表露的广度方面女生显著多于男生,同时女生自我表露的积极性显著高于男生;初高中生在自我表露数量、表露深度方面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高中生在自我表露的广度方面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生,同时高中生的自我表露积极性也显著高于初中生。(2)青少年社交网站中自我表露的数量、表露广度、表露积极性都可以显著负向影响孤独感,而自我表露的深度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孤独感。(3)青少年在社交网站中得到的线上积极反馈、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均可以显著负向影响孤独感。(4)线上积极反馈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积极性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广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与孤独感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数量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5)线上积极反馈与线上粘结社会资本在自我表露数量、自我表露深度、自我表露广度、自我表露积极性与孤独感之间均具有链式中介的作用,其中在自我表露广度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效应最大。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理论已为大家所熟知。该理论从心理学角度剖析了学习的内在机制,回答了学习者的知识是如何生成的,但认识主体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更有效、更主动地实现这种建构呢
风格,是一支球队进行人员配置,技战术选择的前提;是篮球运动员个人技战术特点的集中体现;反映着一支篮球队的整体精神面貌与技、技战术素养。纵观当今世界篮球强国,如美国、阿
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的重要伴侣,父母不应该成为应试教育的帮凶,应该支持自己的孩子成为生活的主人。但现实生活中,作为孩子的关怀者,有些父母对孩子的关怀已经远远地偏离了诺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的重大变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以及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当前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对于
我国网络教育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外资本的注入,竞争日益加剧。网络教育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其本质是网络教育服务。中国网络教育在经过早期的原始积累后
本研究以教育文化学、成人教育学相关理论为理论视角,走进土楼人的生活,研究土楼人的非正式学习,试图从土楼人生活的文化土壤中挖掘其文化的特色及其在成人生活中的教育功能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