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xiuyang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拟从系统功能语法角度,对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进行分析,涉及到的理论主要是三大元功能中的人际功能。人际功能是韩礼德提出的三大语言功能之一,所谓人际功能是指语言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具有表达讲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等功能。通过这一功能,讲话者使自己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来表达他的态度,并试图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如韩礼德指出,它带有很重的语义负负荷。它的词汇资源有:语气、情态、语调、强调及其他的评价手段。人际意义和人际功能是两个可以互换的概念。人际功能是本论文的主要理论出发点,其主要思想体现在韩礼德于1985和1994年的著作《功能语法导论》一书中。在国外的研究中,Eggins和Slade是运用系统功能语法来研究谈话中人际意义的先驱。Halliday (1994)认为人际意义主要由语气(mood)系统和情态(modality)系统来实现。J. R. Martin是韩氏语言学思想的捍卫者和发展者,他最重要的贡献是对人际意义理论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评价(appraisal)系统理论框架初步形成。后来Martin与P. White等一起创立了“评价系统”,并于2000年建立了“评价系统理论”。Martin (2003)对评价的定义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由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子系统构成。”从此,系统功能语言学派对人际意义的研究走进了大语篇。国内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开始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就有很多关于此方面的文章发表。在功能语法研究方面贡献最大的是胡壮麟,1997年,胡壮麟、徐克荣等人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发表文章,首次向国内介绍了系统功能语言学。1984年胡壮麟教授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撰文,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韩礼德的语言观和系统功能语言学,他的书《系统功能语法概论》(1989)是一本系统的介绍功能语法的书。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英语的被动语态。英语的被动语态作为一种常见而复杂的语言现象,长久以来一直是语言学家和语法学家研究的对象。国内外许多知名学者对被动语态进行了专门的研究,如Fischer (1999)和Palmer (1974)分别从起源和功能的角度对被动语态进行了研究;国内的学者杨乔石(2003)、王俊华(2005)、王晓军(2006)等主要对被动结构的语篇功能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方媛媛和王文斌(2004),杜鹃(2007)等对其信息焦点进行了探讨。然而,对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进行专门研究的还比较少见。很多学者认为主动语态和与其相应的被动语态所表达的意义完全一样,如以Chomsky为代表的转换生成语法学派,系统功能语法的很多学者(胡壮麟等2005:100)也认为,主动语态和相应的被动语态所表达的概念功能和人际功能相同,只有从语篇功能分析时,讲话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虽然国内外很多学者已在多方面对人际意义做出了研究,但是对被动语态的人际意义进行研究的却很少,结合特定语篇对被动语态的人际意义进行研究的就更少。本文认为被动语态除具有明显的语篇功能外,也具有较强的人际功能,它是人际意义的一种体现形式。当施动者作附属语和有意略去施动者时,被动语态体现的人际意义比较丰富。本文研究的的问题有以下三个:(1)为什么被动语态具有人际功能?(2)被动语态体现的人际功能有哪些?(3)对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的研究对EFL教学有什么重要启示?本文所选用的语料为30篇自然灾难新闻语篇,这30篇自然灾难新闻均选自2009年和2010年的BBC新闻。21世纪以来,世界进入了一个充满危机的高风险社会,伴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腾飞的是频繁而至的各类重大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灾难性新闻是指对人类带来灾难的事件的报道,它是突发性新闻的一种。灾难性事件主要包括自然性灾难和社会性灾难两类。自然性灾难是指由来自自然界的人类不可抗力或非人为因素而导致的重大事故或自然灾害,如地震、台风、水灾、火山爆发等;社会性灾难是指由人为因素或者各种社会矛盾而导致的重大的、突发性事件,如恐怖袭击、战争、海难、空难、交通事故、桥塌、楼倒、矿井瓦斯爆炸等重大刑事案件或重大责任事故等。西方媒体一直以来都很重视灾难性新闻,甚至把灾难性事件称为“记者的节日”。美国新闻学教授比尔·伯尼博士认为:“对新闻媒介来说,最有市场价值的是交通失事、水灾、火灾、地震、谋杀、战争、行业纠纷以及死亡和伤害。”纵观普利策新闻奖历年来的获奖作品,不难发现灾难性新闻占有相当比重。本文以灾难性新闻中的自然性灾害新闻为语料,研究被动语态在自然灾难新闻中具有怎样的人际功能以及是如何实现的。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破坏致使自然灾难频发。从我国的汶川地震,到青海的玉树遭受震灾。印尼的海啸和冰岛的火山爆发等一系列自然灾难给人们的心理和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新闻媒体在大肆报道这些重大自然灾难的同时,也把大众的目光聚焦到了此类新闻上,使人们对此类新闻产生了极大地关注。而自然灾难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分支,自然也具有新闻语篇的一般特点。被动语态作为英语新闻语篇中的重要语言现象,在英语新闻中被大量应用。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为研究被动语态提供了丰富的语料,使人们在关注自然灾难新闻的同时,也注意到其中的语言现象,一举两得。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被动语态除具有明显的语篇功能外,也具有较强的人际功能,它是人际意义的一种体现形式。当施动者作附属语和有意略去施动者时,被动语态的人际意义比较丰富。(2)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人际功能体现在作者对语态的选择上。其次,人际功能体现在施动者被故意略去的情况中。最后,人际功能体现在动作的转变过程中。(3)本文将30篇来自BBC新闻报导的自然灾难新闻组成一个小型的语料库,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并结合具体例句得出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中被动语态的人际功能。被动语态在自然灾难新闻语篇中具有五种人际功能:引起读者的关注,聚焦话题,摆脱责任,表示客观和对动作的承受者表示礼貌和尊重。理论上,本研究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三大元语功能,特别是人际功能为理论基础,以Jesperson (1933)归纳的英语被动语态的五种用法为依据,分析了被动语态可能体现的人际意义。这将被动语态的研究与语篇的研究紧密的结合起来,区别于以往的孤立的语法研究,体现了被动语态的语用价值。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读者的意义,另一方面是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本研究为新闻阅读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思路和手段,使读者在阅读此类新闻的同时,不只及时了解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状况,还能更深刻的了解报道者的真正意图,以及想要传达给读者的真正信息。本研究对于EFL教学同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一方面,可以加强EFL教学者对语言功能的认识,从而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习者的语篇欣赏和分析能力,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中;另一方面可以提高EFL学习者对语言形式和语言功能之间关系的理解,帮助他们在表达特定的语言功能时选择更恰当的语言形式,从而加强其语言运用能力,主要体现在口语会话和书面写作中。被动语态其结构本身并不复杂,但由于它与主动语态在结构上的差异,使某些被动句具备了承载人际意义的条件。有些被动句在把动作的承受者推倒主语的位置的同时,使施动者成为附属语,突显了动作承受者的重要性,使得作者有可能传递自己的态度和意愿,借此达到交际目的;有些被动句故意略去施动者,借此来达到作者的态度和意图,以达到各种语篇目的。被动语态的理解同语境密切相关,不同的场景可以传递不同的人际意义,但比较常见的是作者通过参与和商榷等来传递自己的态度和意图,从而达到交际目的。
其他文献
唯美主义作为一股世界性的文艺思潮,五四时期以来对中国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唯美主义大师诗画兼工的传统在一批兼具作家与画家身份的青年身上得到了延续,其中滕固、
目的:本文通过分析肩胛骨骨折(scapular fracture,SF)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肩胛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和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以指导临床更好地治
目的探讨COX-2、TLR4、HO-1在大鼠全肝/部分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作用机制,为深入研究COX-2、TLR4、HO-1在肝移植IRI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临床预防及治疗
甲状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于青年女性。传统开放甲状腺切除手术是治疗甲状腺疾病安全、有效的外科手术方法,但要在颈部留下5cm~8cm的手术疤痕,让现代年轻人尤其是青年女性难以
目的:研究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便携式PT/INR检测仪监测结果与常规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探索便携式血凝仪用于抗凝治疗自我监测的方法及临床应用。 方法:选择四川大学华西
流产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多数为早期流产.导致流产的原因很多,可以是遗传基因的缺陷、环境因素、母体的因素以及胎盘和免疫因素等.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通过胎
通过对属于连片特困地区的河南新蔡县残疾人贫困状况调查发现:目前新蔡县普遍存在着老残一体和一户多残的现象,多数是因病致残,重度残疾人和失能残疾人比例较大,残疾人的劳动
<正>近年来,P2P在我国快速发展,并呈现出良好的潜在空间。商业银行介入P2P是对互联网金融探索的进一步深化,与商业银行转型趋势相符,且不会对自身间接融资造成太大冲击。同时
摘要:随着出版社转企改制、合并重组大幕的拉开,以及国家对民营书业的政策放宽,加之外资出版企业的虎视眈眈,国内出版业即将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图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
近年来,随着网络等传播媒体在人们生活中的迅速普及,以及人们权利意识与参与政治意识的勃兴,使公众对司法的民主监督和司法专业化这一矛盾再一次站到了司法实践的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