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县耕地动态变化与粮食安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_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对任何一个国家及区域而言都具有战略意义,因为保护耕地与保障粮食安全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问题。20世纪末国家实施了退耕还林(草)工程,陕西省作为试点地区,率先启动了退耕还林(草)工作,陕北黄土高原地区作为全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是退耕还林(草)的重点地区,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给陕北生态环境的改善及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一次难得的历史性机遇,然而退耕还林(草)必然会直接导致当地耕地数量的下降及农业结构的调整,进而影响当地的粮食生产。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对耕地及粮食的影响程度有多大,会否影响当地的粮食安全?对此本文选择位于陕北黄土高原梁状丘陵沟壑区,全国退耕还林(草)第一县——吴起县为研究对象,研究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以来对吴起县耕地及粮食生产所带来影响及程度。文章主要通过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退耕还林(草)对吴起县耕地变化及粮食生产的影响。宏观层面的研究,一是通过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的的座谈,定性了解退耕还林(草)实施以来吴起县耕地变动及粮食生产情况,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粮食生产中的问题及粮食在吴起县的定位问题。二是通过相关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研究了吴起县自1997—2006年10年间耕地、粮食总产量及农业结构的变动情况,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对10年间吴起县的耕地压力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粮食安全方面采用粮食平衡系数及距平系数对1997—2006年10年间吴起县粮食人均占有量水平在全国以及陕西省所处位置的变动情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另外,对当前吴起县的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对未来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综上,从宏观层面研究了退耕还林(草)对整个县域耕地、粮食安全的影响,并对当前及未来全县粮食供需状况进行了分析与预测。微观层面通过对村、农户的调查,内容涉及到村及农户家庭的基本概况、农业生产、粮食种植及消费、退耕还林(草)及经济收入等,从微观层面研究退耕还林(草)对农户家庭耕地、粮食生产、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影响,同时针对农户对退耕还林(草)的看法、农户种粮意愿等进行了调查,通过此掌握农户对退耕还林(草)及粮食生产等方面的真实看法及想法,为制定保障退耕还林(草)成果及粮食安全方面的政策提供参考。综合上述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吴起县退耕还林(草)实施期间,全县耕地面积、粮食播种面积及粮食总产量的同步下降,说明退耕还林(草)是造成全县粮食产量的下降的直接原因。2、吴起县1997—2006年10年间的粮食平均产量为48056t,除去个别丰产年及灾害严重年外,退耕还林(草)前常态年份粮食产量主要集中在4—5万t,近三年粮食产量分布在50000t左右,其中2006年粮食产量为49123t,从粮食总产量来看,目前粮食总产量已经恢复到退耕还林(草)前的正常年份产量及最近10年来的平均水平,同时粮食供给大于需求,表明退耕还林(草)的实施并没有对吴起县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影响,主要是由于退耕还林(草)地大多为不适合粮食种植的坡耕地,以前广种薄收,粮食单产很低,退耕后,政府进行了基本农田建设使耕地数量和质量有所提高,同时农户相应的物质投入也有所增加,使粮食单产较退耕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另外根据对未来粮食供需的预测分析,供给量大于需求量,表明退耕还林(草)不会对吴起县的粮食安全造成重大威胁。3、根据退耕还林(草)对吴起县耕地所造成的影响分析来看,自1997-2006年10年中,吴起县耕地压力指数波动较大,主要表现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退耕前耕地压力指数总体小于1,耕地处于无压力状态;第二阶段为退耕初期耕地压力指数达到1.4以上,耕地压力很大;第三阶段为退耕后期耕地压力指数下降到1附近,耕地压力缓解,接近耕地压力平衡状态。由此说明退耕还林(草)实施期间,大规模的退耕,给吴起县的耕地造成了很大压力,是当地耕地面积减少的最直接原因,但随着退耕地规模减少、退耕后基本农田建设、粮食播种面积恢复性增加以及单产的提高,都极大的缓解了耕地压力,使近期耕地压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4、吴起县的粮食安全实际上是一种粮食总量及生产能力的问题,因为吴起县所种植粮食主要为玉米、土豆及小杂粮,该地区属于小杂粮优生区,主要口粮面粉和大米都需要通过外地购入。从吴起县粮食总量上来看正常年份平均产量为50000t,近3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383kg,高于同期全国及全省人均粮食平均水平。从数量上来看吴起县粮食安全不存在问题,但该县粮食单产水平较低,近3年来粮食单产平均为3314kg/hm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吴起县粮食市场结构不合理,粮食销售企业规模偏小存粮也较少,因此为保障粮食安全还需要完善该地区的粮食市场结构,建立一批规模较大的粮食企业。5、调查的退耕农户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依次为工副业、林业、种植业。大部分农户认为退耕还林(草)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使其种植规模缩小,粮食总产减少,多数农户认为退耕还林(草)后其经济收入增加。综合分析,农户普遍认为退耕还林(草)政策好,利大于弊。大多数农户认为种植粮食划不来,但仍然有近半数农户愿意种植粮食,说明农民只要自己有耕地,对粮食的第一选择还是自己种植而不是去市场购买。关于是否想利用退耕地及如何利用的看法,大多数农户选择了开发利用,由此看出,保障退耕还林(草)成果仍然任务艰巨不能忽视。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伏发电因具有绿色清洁、资源丰富的优点而深受人们的青睐,但又因自身具有间歇性、利用率低的不足而限制了应用;另一方面,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消费侧使用非线性负载的比重逐年上升,不可避免的加重了电网的谐波污染,而目前对谐波治理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使用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但APF也面临着功能单一、造价较高的发展难题。光伏发电与APF都有广阔的应用
话语标记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话语成分,它们是一些在话语中不构成命题内容但具有特定语用功能的词或结构。语言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话语标记语进行研究和探讨,形成了不同的学
<正>政协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是做好政协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在基层政协履职实践中,如何发挥好委员主体作用,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
随着老年大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加,有关学生的各种信息量也成倍增长,庞大学生信息的管理工作成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一方面,假如遵从以往旧式的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以培养既有过硬的职业技能又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高职院校在注重技能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职院校共青团
<正>本文认为在太铁检察系统现行取保候审的执行中,虽然在实体方面由于铁路点多线长等客观原因一定程度上存在执行难、执行不到位等问题;在程序方面存在立法不完善,与铁检实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使教学手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注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提高高中化学
<正>司法体制的良莠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的目标起着促进或者促退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司法改革的方案,超越地方主义和去行政化是司法体制改革的两大目标。超越地方主
文章通过分析我国目前应收账款质押业务的现状,提出完善我国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制度的三点建议:应收账款质权的设立应采取书面设立+登记对抗主义;应收账款债务人应该作为质押合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广东省经济的迅速崛起,其省内地区间的经济差距也发生显著的变化.本文从广东全省总体差距、地带间差距、地带内差距三个角度对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距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