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的后结构主义分析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sx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E.M.福斯特是二十世纪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和文学评论家之一,其一生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两部短篇小说集和一部文学评论集《小说面面观》。他的小说旨在表现英国中产阶级的精神困境和“发育不良的心”。小说中的中产阶级主人公试图摆脱与生俱来的阶级局限性和所面临的社会压迫,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个性上的解放。《天使不敢涉足的地方》是福斯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奠定了其在世界文坛的地位。该小说描述了英国中产阶级青年菲利普和卡洛琳两次前往意大利,在那里受到了崇尚自由的人文气息的熏陶和洗礼,认识到自我的思想局限性,最终摆脱了传统思想的束缚并勇于面对真实自我的故事。小说虽然情节简单,却寓意深刻,体现出福斯特高超的写作水平和对英国中产阶级的担忧。本文分为三个章节,试借助后结构主义文艺批评理论来解析从小说主旨中提炼出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拯救,平衡和成长。第一章以“拯救”为主题,分析了英国中产阶级“发育不良的心”并指出英国人所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意大利的向往是拯救其精神困境的良药。第二章以“平衡”为主题,借助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解析小说中的三对二元对立关系:女性与男性,死亡与生命,下层阶级与中产阶级;试图打破传统二元对立关系中固有的阶级性和从属性,从而建立全新的变化的平衡关系。第三章以“成长”为主题,通过德勒兹的解辖域化理论剖析主人公菲利普和卡洛琳的精神成长和蜕变。两人离开英国,两次前往意大利,在一个新的辖域内以一种动态的、变化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对固有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符号进行解码,从而得到了思想上的升华。通过以上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英国中产阶级唯有积极吸收和采纳自由和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摆脱中产阶级所推崇的“英国中心论”,打破固有的、僵化的思维模式,才能够以一种解构的、动态的和不断发展的观点看待世界,认识自我。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师生问的会话性互动(conversational interaction)在第二语言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教师课堂话语的互动特征进行分析,并寻找它们与语言学习间的关系,在近二、三十年来
村上春树是当代日本最炙手可热的著名作家,近年来两次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使他在世界文坛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其作品被翻译为英语、汉语德语等诸多版本,在世界范围
上个世纪80年代初,Chomsky提出了约束理论。该理论被认为是普遍语法拟构的一个模块。反身代词是生成语法约束理论的研究对象,其中英汉两种语言的反身代词成为国内外理论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