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从原始社会到农业时代再到工业时代,以至“互联网+”时代,关注生命始终是教育的主旋律。“互联网+”时代生命教育是指生命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教育样态。它与时俱进,扬长避短,变革求新,能够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提升教育的标准与质量,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审视当下,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既推动了生命教育的革新,又给生命教育的开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的生命异化问题亟待解决。因此,本研究分析“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异化问题及其原因,确定“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应然图景,提出“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构建方略,从而促进生命教育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变革课程教学体系,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回归到“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的本源所在。本研究首先介绍选题缘由、研究意义、文献综述及研究方法。“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的异化、互联网教育资源之于生命教育实施的必要性和“互联网+”时代变革生命教育的迫切需要使“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研究和实施成为必然。通过对已有生命教育、互联网教育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分析,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定性分析法,探索“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应然面貌。其次,分析“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成长遭遇的异化问题及原因。根据“互联网+”时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网络依赖过度化导致青少年个体生命关系冷漠化,信息知识碎片化造成青少年个体生命精力分散化,信息教育差异化引起青少年个体生命素养失衡化,网络秩序隐性化致使青少年个体生命价值无序化。分别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四层次展开归因分析。再次,确定“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与应然图景。青少年生命教育的价值追求包括信息意识与生命发展齐头并进的个人追求、网络素养与生命素养均衡发展的教育追求和技术发展与生命成长相互促进的社会追求。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应然图景分别从学校、教师、学生、课程、教学五个方面展开描述。最后,提出“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构建策略。“互联网+”时代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建构需依托互联网平台,实现生命教育的多维发展;善用数据分析技术,开展生命教育智慧评价;融合互联网思维,创设生命教育四元共治模式;关注人文化发展,实现技术与生命的双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