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必须的最基本的生产要素,是国家安全的物质基础。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经济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各国经济增长所消耗的能源资源也日益增加,在工业化进程中对能源资源的依赖不断加强。在20世纪的100年时间里,世界能源的消耗量增加了近9倍。IEA《2002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资料表明,近30年内世界能源需求量将增长三分之二,一次能源需求预计年均增长1.7%,约合153亿吨油当量。美国学者杰瑞米·里夫金认为,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能源需求,2000-2040年世界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到2070年要翻两番,2100年要翻三番。面对全球严峻的能源形势,能源问题上升到了战略高度。
在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能源领域的投资对各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能源资源对外直接投资历程表明,发达国家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多是走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道路,其中石油资源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从现阶段能源的供给和需求来看,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的能源资源虽然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过度紧缺,但是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在绝大多数国家的能源消费中,石油资源已占主导地位,石油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资源禀赋的不同以及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各国很难依靠自身资源来支撑经济的发展,必须通过国际市场获得能源资源。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加的情况下,纷纷制定了以石油为主要内容的能源安全国际战略,多方开辟供应渠道,积极参与国际油气资源开发。
中国的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能源生产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增长带来的巨大的能源需求。另一方面,中国不合理的能源消费结构使石油消费猛增,经济发展对石油资源的信赖性很强。在国内石油生产约束和消费增加的情况下,必然产生能源安全问题。因此,中国石油企业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走资源获取型对外直接投资道路是解决中国石油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
本文把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用于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域选择,认为中国石油企业应该在全球产油区域内广泛进行投资,以获取更多的石汕资源。在中国石油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进入方式的选择中,由于中东、非洲、拉美等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国的优质石油资源已被跨国公司瓜分殆尽,中国石油公司的勘探开发空间越来越小。因此,跨国并购成为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在跨国并购模型中主要研究对上游、中游和下游石油公司的并购,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利用技术经济学和投资学中的知识,对中国石油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决策分析。
虽然中国石油公司走出国门的时间很短,而且缺乏经验,但是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中国石油公司海外直接投资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投资范围已扩展到中亚、东南亚、中东、中非和北美,从国外获取的份额油逐年增加,有效地缓解了国内石油的供求矛盾,对经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列昂惕夫的投入产出法,研究石油资源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行业带动效应等,使中国石油业对外直接投资的直接经济效应、完全经济效应得以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