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轴晶体负折射现象的新型偏光器件的研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ijlu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08年,马吕斯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从此偏振光学成为光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偏光器件是偏光信息处理和偏光技术应用的核心元件,晶体偏光棱镜以其较高的消光比、透射比和较强的抗光损伤能力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上个世纪60年代后,随着激光器的诞生,晶体偏光棱镜在激光偏光技术的应用中发挥了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 目前,制作高性能偏光棱镜的最主要的原材料是冰洲石晶体。冰洲石是一种天然的单轴晶体,即无色、透明、纯净的光学方解石晶体,最早发现于冰岛,故取名为冰洲石;这种晶体较为稀有,价格昂贵。 负折射是随着左手材料的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左手材料是1968年由前苏联科学家V. G. Veselago提出的,最近几年,左手材料的研究有了实质性的突破,对负折射的研究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单轴晶体中的负折射现象和左手材料中的负折射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是单轴晶体的一种特殊属性。另外,单轴双折射晶体还具有呈现负反射现象的特殊属性。 本文基于单轴双折射晶体的负折射性质,设计了两种新型单元偏光分束棱镜。 全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介绍了几种目前常用晶体偏光分束棱镜的一些特点,论述了本文所研究内容的实际意义。 第二章是左手材料、负折射、偏光棱镜的基本原理部分。阐述了左手材料和负折射的概念以及目前国际上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单轴晶体中的负折射和负反射的原理,并给出了相应的推导;介绍了几种常用晶体偏光分束棱镜的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 第三章和第四章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工作的重点,也是本论文的创新内容。 第三章给出了基于单轴双折射晶体负折射现象的两种新型单元晶体偏光分束棱镜设计思路,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 在这一章中,首先提出了两种棱镜的设计思路,然后针对晶体中e光线不遵守一般折射公式的原理,利用由度规光学中光线的零测地方程导出的Fermat原理和坐标系平移方法,推导出了e光线由入射介质到单轴晶体、由晶体到出射介质以及在晶体界面上的内反射适用的折射和反射公式,这些公式奠定了棱镜设计和棱镜分束角计算分析的理论基础。 给出了分束效果类似洛匈棱镜的单元非常折射洛匈棱镜、分束效果类似沃拉斯顿棱镜的单元负折射偏光分束棱镜两种设计;得出了光通过两种棱镜后产生分束角的相关计算式,并作出了棱镜分束角随入射角、晶体光轴角、入射波长等变化的理论曲线和变化趋势。 第四章是对两种单元分束棱镜分束角的性能测试。 首先,根据设计制作了四只棱镜样品,其中三只为不同光轴角的单元非常折射洛匈棱镜,一只为45°光轴角的负折射偏光分束棱镜。利用0.5测角仪设计搭建了测试光路,使用633nm和532nm两种波长的激光对四只棱镜的分束角以及分束角随入射角的变化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与计算值符合得较好。 分析表明:小的差别主要来源于棱镜加工中的角度误差。
其他文献
负折射介质指的是介电常数ε和磁导率μ同时为负的介质,这种介质表现出很多正常介质没有的特性从而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本文研究了超短脉冲在负折射介质中的传输特性。通过分析
本文从两个方面对铁磁纳米结构中的磁畴壁动力学进行了研究:(1)存在Dzyaloshinskii-Moriya相互作用时,双轴各向异性纳米带中的外磁场驱动的磁畴壁是如何运动的,(2)如何减少基于电流
石墨烯自2004年被报道以来就因其优异的光电性能而成为研究者们的研究焦点。基于其高透光性、高电导率以及大面积可控制备等优点,在光伏领域,石墨烯/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也得
约瑟夫森结是一种典型的弱连接超导体,具有高度非线性,如非线性的I-V关系、混沌等特性。约瑟夫森结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可用于军事、医学、通讯、计算机等许多领域。并且开拓了一
钙钛矿结构的锰氧化物材料所表现出的巨磁电阻效应(CMR),在提高磁存储密度以及作为磁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十分广阔前景。这类材料属于强关联体系,有着不同寻常的电磁输运性
基于液体流动性好、散热佳,在激光器高功率运行中产生的热效应影响小的特性,我们设计开发了掺杂稀土的纳米材料,并尝试改善其分散性,旨在将其分散在有机液体中作为高重复率、
随着节能高效成为日益重要的研究主题,效率高且应用广泛的细管径荧光灯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课题对未涂敷荧光粉,放电正柱内/外径为5.4/7mm的T2低气压汞放电灯进行了实验研究。第一章结合荧光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研究的必要性;同时,回顾荧光灯的研究历史,明确了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和意义所在。第二章详细介绍了本课题的实验。自行设计制作了分别充有2,3,5,7,10 Torr氩气(Ar)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