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压联合体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理论与临床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124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椎動脈型頸椎病診斷和治療的研究進展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CS)是臨床的常見病和多發病,其中,以椎動脈受壓為主要病理變化者,稱之為椎動脈型頸椎病(Cervical spondylosis of vertebral arterytype,CSA)。近代中醫學者認為,CSA病位在“頸肩、經絡”,與筋、骨、肝、腎相關:病性為“本虛標實”;病機為“肝腎虧虛,氣血不足,筋骨失養”,或“寒濕邪起,閉阻氣血,經絡不利”;至於治法治則,有從本從標之異,急者治其標,緩者治其本。CSA的發病機制包括“頸椎退變學說、頸交感神經受刺激學說、應力應變學說、細胞因子學說、椎動脈自身因素學說、微循環障礙學說”等。至於CSA的診斷標準和檢查方法,雖然至今沒有統一指標,但是,在臨床長期沿用的標準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實用性和科學性,尤其是頸椎X線片、頸椎CT或MRI、經顱多普勒等傳統檢測手段仍然占主導地位。中醫學有關CSA治療方法的研究包括“體針、耳壓和耳針、水針、小針刀、腹針、辨證論治和方藥、推拿、牵引”等。上述方法可綜合運用,取長補短,如耳壓、耳針與體針的結合,中藥與針刺的結合,中藥與推拿、牽引的結合等。●耳壓聯合體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臨床療效和作用機制的研究目的:探討耳壓聯合體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及其初步的作用機制。方法:將92例椎動脈型頸椎病患者随機分為两組,治療組接受耳壓聯合體針治療,對照組接受體針治療,觀察2組病例治療前後臨床症狀、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部分指標的變化。結果:两組臨床療效在觀察期内差異有顯著性,耳壓聯合體針治療組的臨床總有效率為89.29%,臨床控制率為17.85%;對眩暈或頭昏等主要症狀療效,對椎/基底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對ηb低切、IR的改善作用,均優於對照組(P<0.05)。結論:耳壓聯合體針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症狀,還可以調節椎/基底動脈血流動力學、血液流變學異常狀態。無論是在馬來西亞或中國,這種治療方法都有其臨床實踐的價值。
其他文献
在当今社会中,新闻媒体成了信息传递的主流媒体,但是也出现了很多假新闻事件。而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真实性是要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要求。2014年3月8日,"马航失联事件"发生后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素质教育事业的推进,立德树人成为教师教学价值的重要追求。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但由于学校教学中学科属性的不同,会对其有不同的解读及实施策
目的建立新生大鼠缺血缺氧(HI)脑白质损伤模型,模拟早产儿HI脑白质损伤,阐明少突胶质细胞及髓鞘发育在脑组织HI中的动态演变过程。方法将3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HI组(n=40)和
本文设计了一款工作于30GHz的基于液晶的方向图可重构超表面漏波天线,其波束能连续地从-27°扫描到38°。该天线由一条刻蚀了64个间距小于半波长的缝隙单元的微带线、地板、
目的观察胆石清片联合熊去氧胆酸片预防肝内胆管结石术后复发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行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患者45例的临床资料,术后对照组未口服药物,治疗组
目的本临床研究从中西医理论、临床两方面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病因病机、治法方药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深入讨论,探讨中药补肾活血法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骨性关
目的:观察以调肝健脾补肾作用为主组成的中药方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客观评价其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肝硬化腹水
便秘是中风病的常见伴随症状,笔者自拟益气润肠通便汤对20例中风便秘者进行治疗,并和果导片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材料  将40例中风患者随
研究背景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疾病,多由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及脊髓型颈椎病等原因引起,一般需手术治疗。Hirabayashi等在80年代首次提出单开门椎
21世纪以来,全球生产分工发生了重大变化,各个国家共同参与到产品生产的不同环节,生产链条得到了大幅度的延伸,中间品贸易成为当前贸易的主要形式。伴随着中间品在生产链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