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对超速行车意向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dudi54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驾驶员超速行车行为是引起交通事故最主要的原因,目前国内对驾驶员超速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纯粹的评述分析类研究,很少有进行实地调查类的研究,更缺乏理论的支持。本研究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编制调查问卷以对驾驶员超速行车意向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索。本研究共发放问卷数500分,回收的有效问卷435份,其中初始问卷数量为172份,正式问卷数量为263份。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分析,探索影响驾驶员超速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其次,除理论中的三个变量以外,对添加进模型的额外变量——道德规范进行验证;再次,在抽取的驾驶员突显信念基础上,探索哪些突显信念对驾驶员的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有显著的影响;最后,探讨人口统计学因素对驾驶员超速行为意向的影响。由问卷数据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①计划行为理论模型能够对超速意向进行有效的预测。计划行为理论(TPB)中的三个变量能够解释超速意向56%的方差变异量,其中态度和主观规范对超速意向的预测作用显著,知觉行为控制对超速意向的预测作用不显著。②道德规范作为计划行为理论以外的额外变量,对驾驶员超速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添加道德规范后的模型对驾驶员超速意向方差变异的解释量增加了14%。③针对驾驶员所抽取的所有突显信念中,部分突显信念对驾驶员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态度所对应的突显信念中有4个信念对态度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主观规范对应的突显信念中有3个信念对主观规范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④人口统计学因素中,驾驶员每年的行车里程对于驾驶超速意向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他人口统计学因素——性别、年龄、驾龄、教育程度、是否有保险、是否有事故经历,对驾驶员的超速意向没有显著的影响。
其他文献
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了以体验哲学为基础的第二代认知科学。认为认知在本质上是知觉性的,认知扎根于人类自身的感觉运动体验,强调认知的体验性。随即产生了浸入式经历者框架(T
本论文是对常规教育及艺术化常规教育的理论、现状和实践的研究。   常规教育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内容之一,但是当前常规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思考和探索,而艺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发展,高校学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学生会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学生会是学生自治的组织,应该是自由的、独立的,学生会的发展应当是大学生思想进步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