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hghjhghj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改变了社会各个领域运行和发展的模式,改变了社会成员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人类正步入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知识的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核心是知识的创新,因此发展知识经济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在于培养具有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创新人才。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信息技术大大拓展了数学科学在研究领域、研究方式和应用范围。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成为新一轮教育改革中的一个亮点。笔者在教学工作中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进行了实践,并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力求建立有效的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师生信息素养。本文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阐述了课题的研究背景。首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分别从教育的改革,数学教育的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三方面介绍了实践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意义。通过文献分析详细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形成与发展,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了我国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方面的研究工作有如下三方面:(1)利用信息技术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2)利用信息技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3)利用信息技术及时高效地收集教学反馈信息、做出科学评价、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且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在硬件建设、技术规范、师资培训、教学资源和技术平台等方面存在着不足。提出了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进行整合的必要性。第二部分阐述了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体系因素与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原则。然后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主要模式与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信息技术下的数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和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学实验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教学法,并分析了它们对信息技术与高等课程整合的指导意义。本人的主要工作在第三、四部分作了充分地说明。第三部分,为笔者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具体实践过程。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利用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实践了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的整合。详细介绍了本人在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对两个不同班级进行传统教学与实践整合的比较实验。总结了笔者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课后练习、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数学文化资源、教学评价等五方面的实践过程。并提供了为培养优秀学生数学分析,数学建摸能力的一个实验案例。第四部分,采用阶段测试与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了比较实验的两个班级的数学成绩、数学分析能力与信息素养等方面的数据。并分别对测试结果与问卷结果作了数据统计、处理、分析。最后对研究效果进行了分析。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调查问卷。第五部分,是笔者的研究结论与后继研究。总结了笔者在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整合的实践与研究的不足。提出了后一步关于对信息技术与高等数学课程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方面的调查研究。论文为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经验并坚持继续深入研究,不断完善。
其他文献
<正>2010年5月,位于华盛顿市中心的一座淡黄色的大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部,将迎来它历史上第一位来自中国的高管——朱民。2月,IMF总裁多米尼克·斯特劳斯-卡恩提名
网络时代形成的网络文化,多层面多角度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本文从网络文化本身的技术特征和内容特征深度分析青少年道德教育问题所受到的影响和冲击,论及在网络文化下对
<正>2015年底央企负责人屡生变化,国资改革阻力重重,顶层设计方案数易其稿,这不仅关乎国企命运,更涉及资源与利益的重新分配2015年12月8日下午,中冶大厦。这是一场已经推迟了
电网具有极为丰富的数据资源,同时电网本身具有天然的地理空间分布特性,电网空间信息的表达,及其与业务数据资产的深度融合及可视化展现,是电网大数据及智能电网建设的一项重
古诗歌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组合形式,表现着违常性的审美特征,即非实用性、非科学性和非确定性的特征。这种语言特征其实就是对语言成规“有组织的破坏”,并由此蕴涵着丰厚的
高校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对于培养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极具必要性。在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中,要重点把
南黄海曾是长江和黄河两大河流输送的陆源沉积物重要的汇,其沉积记录含有河流演化的丰富信息。江苏海岸中部、南黄海西侧、辐射沙脊群西北的西洋潮流通道及其邻区受到古黄河
本文深入调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大学生群体所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其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新媒体环境背景下大学生网络教育的新对策,为积极引导新一代大学生健康的网络观提供可行
为提高变电站大型工程师施工方案的直观理解,强化技术、安全方面的施工现场管控力度,研制变电站智能运检VR可视化辅助平台,首先建立全站高清图像采集的标准化采集制度,研制VR
大学生的"微行为"对高校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认识"微博"网络生态下的网络思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