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众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银行体系遭受到了史无前例的严峻考验,爆发了形形色色的银行危机,给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因此,需要建立有效而稳健的银行监管体系,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以防范银行风险。 有效的银行监管是稳定金融秩序,促进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而银行监管理论是制定有效的银行监管政策的前提,银行监管理论基础包括两部分:(一)一般市场理论。即银行体系的传染效应与外部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以及金融市场的信息不完备和信息不对称。(二)银行监管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有关理论。银行监管与货币政策既有矛盾性。同时两者在追求目标方面又具有的互补性。 我国银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积聚了许多体制性风险,目前我国的银行体系还很不健全。国有银行资本金不足,资本结构不合理,银行体系缺乏良好的微观基础,在我国经济化境的大背景下,其银行体系特征又有区别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特别之处,银行业存在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风险,利率市场化风险以及混业经营趋势的风险,无法适应将来的国际竞争,致使我国银行监管者面临错综复杂而又变化无穷的监管问题。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入手,基于银行监管基本理论的研究和对我国银行监管实际所存在问题的分析,结合我国的国情,提出了改进我国银行监管,建立防范银行风险的四道防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