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公园防灾避灾体系探析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wei01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第二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发展论坛上,再次强调了国家在“十二五”期问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战略。其中特别指出当前防灾减灾应重点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究;加强防灾工程建设等问题;防灾科技应用推广研究;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研究。可见防灾对城市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尤其在城市人口和建筑高度集中的区域,城市公园的防灾避灾功能尤其的突出。首先笔者在借鉴日本的防灾减灾经验的基础上,再根据我国城市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国防灾公园的2个要点:(1)防灾公园规划设计原则(2)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综合上述防灾公园规划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成都市人民公园防灾避灾体系现状分析及对市民避难选择的调查分析得出:人民公园防灾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防灾功能不够合理2.应急疏散系统存在一定障碍3.应急基础设施没有更好的采用平灾结合原则4.市民防灾意识弱5.防火植物偏少且分布不合理。针对人民公园防灾规划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讨论:1.公园的功能平灾转换2.公园内部疏散道路可达性与可识别性3.对原有设施的利用4.防灾立法的完善以及防灾教育宣传5.防灾植物。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公园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结合公园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来合理安排灾害时公园功能的转换。(2)公园内部的道路系统就如同避难者的生命线,主要道路系统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防灾避灾要求。在避难时保证避难道路的畅通,也就是保障了避难行为的安全性和效率。(3)公园应该加强对原有地形、水体、构筑物等加以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4)公园内植被的结构以及植物的种类对防灾避灾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合理的配置防火隔离带,园内高大的乔木最好是防震植物,还可在避难区种植防病菌扩散的植物以及具有医疗效果的植物。(5)公园应该担当起防灾宣传教育的重任,通过展览、多媒体和演习等方式,来提高人民的防灾意识。综上所述,探讨城市公园防灾规划建设思路,可以为其他城市公园的防灾功能的改造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其他文献
现行税制中视同销售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概念缺乏解释,流转税与所得税视同销售的范围不规范、不协调;对同样的视同销售行为税务处理方法存在争议;视同销售会计处理方法不统一
<正> 现代医学之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素问·气厥论》谓:“肺消者,饮一溲二”,“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唐代甄立言在《古今录验》中指出:“渴而
本文主要涉及西藏羌塘盆地双湖地区,即东经87°00′~89°00′,北纬33°40′~34°00′范围内。新构造运动指晚第三纪以来发生的构造变动,其主要表现为在新生代地层中形成了一系
研究与分析具象油画的视觉元素是很有意义的,因为每一幅优秀的作品都在对我们倾述着他们的内涵与情感,然而我们会通过视觉来分析他们的语言,去感受他们的情感。本文试图从视觉的
<正>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前,中华民族同仇敌忾,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光辉旗帜下,经过14年艰苦卓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钻井、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1个超层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一项历史性决策: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并对这一主题做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首先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
自然辩证法学科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中的一个特定的历史产物,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这一学科的历史起点。
该文是中国多媒体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年度文献综述之九。该文从刊登在2006年9种核心刊物上的2956篇论文中,选取了607篇多媒体技术相关的文章进行了分类、统计。考虑副多媒体技术
所谓加氧处理(Oxygenated Treatment),就是一种在锅炉给水中加入O2或H2O2使热力系统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均匀的Fe3O4以及Fe2O3双层保护膜,并通过加入氨水的方法来调节给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