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今年第二届综合防灾减灾与可持续发展发展论坛上,再次强调了国家在“十二五”期问综合防灾减灾的发展战略。其中特别指出当前防灾减灾应重点加强:综合防灾减灾战略研究;加强防灾工程建设等问题;防灾科技应用推广研究;防灾减灾文化建设研究。可见防灾对城市建设起到关键作用,尤其在城市人口和建筑高度集中的区域,城市公园的防灾避灾功能尤其的突出。首先笔者在借鉴日本的防灾减灾经验的基础上,再根据我国城市实际状况,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了我国防灾公园的2个要点:(1)防灾公园规划设计原则(2)防灾公园规划设计的主要指标。综合上述防灾公园规划的基本思路,通过对成都市人民公园防灾避灾体系现状分析及对市民避难选择的调查分析得出:人民公园防灾规划建设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防灾功能不够合理2.应急疏散系统存在一定障碍3.应急基础设施没有更好的采用平灾结合原则4.市民防灾意识弱5.防火植物偏少且分布不合理。针对人民公园防灾规划建设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点讨论:1.公园的功能平灾转换2.公园内部疏散道路可达性与可识别性3.对原有设施的利用4.防灾立法的完善以及防灾教育宣传5.防灾植物。最后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公园应该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以及结合公园的地形、地貌、周边环境来合理安排灾害时公园功能的转换。(2)公园内部的道路系统就如同避难者的生命线,主要道路系统在满足消防要求的同时也要满足防灾避灾要求。在避难时保证避难道路的畅通,也就是保障了避难行为的安全性和效率。(3)公园应该加强对原有地形、水体、构筑物等加以利用,做到可持续发展。(4)公园内植被的结构以及植物的种类对防灾避灾起着重要的作用,应根据城市的主导风向,合理的配置防火隔离带,园内高大的乔木最好是防震植物,还可在避难区种植防病菌扩散的植物以及具有医疗效果的植物。(5)公园应该担当起防灾宣传教育的重任,通过展览、多媒体和演习等方式,来提高人民的防灾意识。综上所述,探讨城市公园防灾规划建设思路,可以为其他城市公园的防灾功能的改造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