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4年,中银集团和华润万家扬帆起航,联合收购了香港康丽投资有限有限公司。这一收购行为标志着中国开启了跨境收购的新征程。30年以来,中国企业励精图治,据wind数据显示,直至15年年底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案例394宗,交易总额达3234亿人民币,较2014年的281宗增长了 40%,这足以说明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态势活跃。随着海外并购案例的逐渐增加,一些新的收购方式逐渐涌现,这其中包括杠杆收购。杠杆收购是公司或个体利用收购目标的资产作为债务抵押,从银行筹集部分资金,将所收购的目标公司资产作为抵押,以此进行收购活动。在杠杆收购中,小企业运用高效杠杆作用吞并大公司,从而达到了"蛇吞象"的作用。杠杆收购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直至今日已经十分成熟。对比我国,杠杆收购的发展却是十分缓慢。因此,本文从跨境杠杆收购的案例出发,采用了文献研究,数据分析,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的方式方法,对我国跨境杠杆收购在融资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为我国跨境杠杆收购提供了建议。首先,本文是以我国企业跨境杠杆收购为前提,结合杠杆收购相关的理论,对杠杆收购的融资方式,企业支付方式以及企业在杠杆收购中遇到的风险进行了阐述。其次,在对整体的跨境杠杆收购的进行研究的前提下,利用数据分析,挖掘了我国企业跨境杠杆收购中所遇到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开展了外部以及内部的分析研究。再次,在我国跨境杠杆收购所产生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阐述之后,本文对如何提高我国跨境杠杆收购提出了建议,为问题解决提供借鉴。最后,利用案例分析法,分别列举了双汇收购史密斯菲尔德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两个案例,对前述进行验证并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