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Transwell共培养技术,研究hUCMSCs及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生长影响,探讨hUCMSCs与奥沙利铂有无协同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的作用。方法:采用胶原酶Ⅱ消化法分离出hUCMSCs,通过观察细胞形态、检测细胞生长曲线、测定细胞表面抗原来鉴定hUCMSCs;CCK-8法检测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抑制率;Transwell共培养实验分四组,实验组一:上室接种hUCMSCs,下室接种HepG2细胞;实验组二:上下室分别接种hUCMSCs、HepG2细胞并往下室中加入固定浓度(20ug/ml)奥沙利铂;实验组三:Transwell上室加入等量DMEM完全培养基,下室中接种HepG2细胞并往其中加入固定浓度(20ug/ml)奥沙利铂;空白对照组:只在Transwell下室接种HepG2细胞,上室加入等量的DMEM完全培养基。取对数生长期的hUCMSCs、HepG2细胞,按上面分组接种细胞、加药,共培养48h、72h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率。结果:胶原酶Ⅱ消化法从脐带获取的细胞经换液、传代后,细胞呈漩涡状或放射排列生长的相对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细胞生长曲线检测显示:传代后细胞在第1-2天处于停滞期,第3-5天进入对数生长期,第6-7天进入平台期。细胞表型分析显示:胶原酶Ⅱ消化法分离的细胞高表达CD44、CD73、CD90、CD105,几乎不表达CD31、CD34、CD45、HLA-DR。将CCK-8测得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浓度组交互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组奥沙利铂对HepG2细胞增殖抑制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Annexin V-FITC/PI法测得的数据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及2×2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时间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与实验分组交互效应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的分组之间的HepG2细胞凋亡率存在差异(P<0.05);两个时间段的hUCMSCs与奥沙利铂两种处理因素对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诱导存在交互作用(P<0.05)。结论:1.胶原酶Ⅱ消化法从脐带中分离出的细胞,其细胞形态、细胞生长曲线、细胞表型都符合hUCMSCs生物学特性;2.奥沙利铂对肝癌细胞株HepG2有增殖抑制作用,并呈时间依赖性及剂量依赖性;3.奥沙利铂可以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且呈时间依赖性,hUCMSCs细胞可以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且呈时间依耐性,奥沙利铂和hUCMSCs细胞具有协同促进肝癌细胞株HepG2凋亡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