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治疗组(针刺配合健脾除湿汤)和对照组(健脾除湿汤)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治疗前后的瘙痒度评分和严重度指数EASI评分,综合评价两组方案对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近期及远期疗效,为针灸治疗慢性湿疹提供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少、简单方便、经济实惠的治疗方案。方法:将66例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患者纳入研究,将患者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针药结合(针刺+中药颗粒剂内服)方法治疗,针刺穴位选取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丰隆、双侧阴陵泉、双侧血海,并运用针刺补泻手法之平补平泻法进行补泻治疗。中药颗粒剂内服选方为健脾除湿汤,方药组成包括芡实15g、萆薢10g、薏苡仁30g、黄柏15g、扁豆30g、茯苓15g、山药30g、白术15g。对照组单纯给予中药颗粒剂内服。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分析及统计学分析,计算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评价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推广性。结果:治疗前将纳入研究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经t检验P>0.05,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性别组成经卡方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具有可比性。1.EASI评分:治疗组30例,痊愈6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5例,显效率70.00%,总有效率83.33%;对照组31例,痊愈2例,显效7例,有效12例,无效10例,显效率29.03%,总有效率67.74%。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组内配对t检验比较P均<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经过治疗后皮损都有好转。两组组间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均<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明显。2.瘙痒度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经过治疗后瘙痒程度均有好转,但治疗组较对照组瘙痒程度减轻更明显。3.EASI内各项症状评分:红斑、丘疹、鳞屑经过治疗后均有明显好转,而苔藓样变经治疗后疗效不明显。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有明显的疗效,对指导临床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具有可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