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梳理中国近代保险市场发展脉络,大致分为四个时期,起步期、发展期、稳定期以及重新洗牌期。在前两个阶段,以英资为首洋商保险业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初步建立,并开始出现合谋的趋势;而华商保险业也已经起步,并缓慢发展。在稳定期,洋商保险业牢牢的建立起了市场垄断地位,华商保险业虽然也有发展,但是对洋商保险业的依赖反而更强了,保险市场逐渐被整合和统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洋商保险机构退出中国市场,也给了华商保险业独立的机会。可惜战后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与无能,中国保险市场不仅出现畸形发展和混乱的局面,而且洋商保险业卷土重来后,华商保险机构分保便又开始依赖于洋商保险。极而言之,洋商保险业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旧中国保险市场上基本上占支配地位,而华商保险业也在力图独立和崛起。而隐藏于后的英国海外火险委员会(Fire Office’s Committee Foreign,FOCF,1869-1985年)则是洋商保险业的管理者、协调者和指挥者。FOCF是英国“日不落帝国”时期保险跨国垄断组织,力图操纵和支配世界火险市场,并旁及其它险种市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FOCF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组织结构体系,用以遥控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它包含政策、费率管理单位、监督执行单位、技术辅助单位,以及负责落实和执行的职能部门。这也充分说明FOCF已具备了作为英国庞大的海外火险市场的指挥中心、管理中心和仲裁中心的机构形态。与此同时,FOCF也疯狂的对外扩张,并陆续在上海、香港、天津、汉口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即四大洋商火险公会。四大洋商火险公会在机构设置上实行公会委员会负责制,对FOCF负责,接受FOCF管理。FOCF对四大洋商火险公会实施单一制管理模式,它们上下级关系明确、职责划分清晰、还设置了专门机构对四大洋商火险协会的活动进行控制和监督。简而言之,四大洋商火险公会是FOCF在中国保险市场的机构延展,它们在制度设计、市场控制等方面都与FOCF一脉相承。FOCF也以四大洋商火险公会为核心,搭建了一个全国性的管理机构网,从组织系统上保障其对中国保险市场的操控。此后,华商保险与FOCF及洋商火险公会的矛盾,也成为是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保险业的重要主题,而本文通过以下三条线来看两者的博弈历程。其一,上海洋商火险公会与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博弈史。这段史实是FOCF及洋商保险操控和垄断中国保险市场,而华商保险不断反控制、反垄断,并力图崛起的真实写照。在上海洋商火险公会的刺激下,上海华商火险公会于1907年成立,它是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的前身。上海洋商火险公会对在初期对上海华商火险公会充满了敌意,企图把华商保险业和其公会组织共同扼杀在摇篮之中。20世纪20年代,华商保险业在洋商保险业的压制下非但没有消失,并且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于1928年成立了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面对崛起之势无法阻挡的华商保险业,上海洋商火险公会开始转变态度,开始改善与华商保险的关系。30年代初,上海洋商火险公会与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共同组成华洋联合委员会成立,改变了华洋保险公会从无交集的局面,两者开始共议保费实价、规范保险经纪人管理。这说明随着华商保险业的发展,华商保险公会也开始参与市场规则的制订。需要指出的是,此时的华洋保险公会的合作非常初浅且不平等,不但有些达成的协议并未得到真正的落实,市场中的核心问题如费率制定、火险规则等仍然完全由洋商保险火险公会掌控的话语权。其二,洋商火险公会与国民政府争夺市场管理权的斗争。其突出的表现在它们在中国近代保险法制定与实施过程中的博弈。南京国民政府自成立之始就着手保险立法工作,但是其保险法律法规的制订与实施,却遭到以FOCF为核心洋商保险业的粗暴干涉。虽然国民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对抗,但效果不尽如人意。总之,在抗战爆发前,国民政府都没有实现对保险市场的管理和监督。而究其根源,正是执政当局对帝国主义的依赖性以及其本身的软弱性所导致的。这段史实说明了政治不独立必将导致经济的不独立,揭露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保险市场仍处于半殖民地形态的本质特征。其三,以FOCF为核心的洋商保险与华商保险在再保险市场中的矛盾。分保是近代华洋保险业关系的核心问题,也极大的影响了近代保险市场格局。长期以来,FOCF及洋商保险得以控制华商保险业以及旧中国保险市场的关健就在于它们对再保险的垄断。洋商火险公会成立以后,洋商保险业便以其为核心,组成了洋商分保联盟,从而牢牢的控制了再保险市场,进而强化了它们在中国近代保险市场的垄断和主导地位。围绕着分保问题,华洋保险业之间的纠葛不断。一方面,以FOCF为核心的洋商保险一直利用分保来控制和压榨华商保险。另一方面,华商保险界亦已意识到了分保的重要性,并力图在再保险业务有所作为,采取了一些垄断与反垄断、控制与控制措施。但是民族保险机构实力太弱,而国民党官僚资本控制的国营保险机构则内斗不断,问题层出,极大的影响了华商保险的发展。在“外有强敌,内劲不足”的情况下,华商再保险自始至终都未实现独立,而且长期处于一种不断同洋商保险斗争同时又在不断的妥协状态中。这种状况进一步加深了中国近代保险市场对资本主义市场的依附性,这也是整个近代华商保险业的曲折发展历程的缩影。通过上述史实的梳理还原,发现近代国际保险垄断组织FOCF是操控旧中国市场的“无影手”,影响着华洋保险业的发展以及市场格局。更进一步分析,FOCF对中国近代保险市场影响极为深远,且极不对称,弊远大于利。FOCF向中国保险市场输送出先进的经济补偿制度、保险技术以及保险人才,对近代保险市场的统一和规范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这是要肯定的。但从深层次来看,它不仅强化了洋商保险业的垄断地位,还制约了中国民族保险技术的发展并影响了中国近代保险市场的稳定。另外,“通过现象看本质”,本文在叙述和分析了FOCF的特征、影响以及其在近代保险市场的一些具体活动之后,初步得出结论:近代中国保险市场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性质,其主要特征是对资本主义市场有极强的依赖、市场发展不平衡、缺乏政府监管、华商保险业发展之路则十分曲折。而国际保险垄断组织,即FOCF披着同业公会的外衣来到中国市场之后,则进一步加深了中国保险市场半殖民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