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旋翼无人机凭借其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鲁棒且高效的无人机目标感知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效率。以震后救援场景为例,小型旋翼无人机可以通过狭窄通道检测与自主穿越,替代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内部,并利用人体目标检测和姿态估计技术,感知受困人员并投放补给品,从而在灾后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工作。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开展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狭窄通道检测与自主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号:U1913201);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号:DUT20RC(3)086,DUT21LAB11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旋翼无人机凭借其高度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以及科学研究等领域。鲁棒且高效的无人机目标感知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能力和效率。以震后救援场景为例,小型旋翼无人机可以通过狭窄通道检测与自主穿越,替代救援人员进入建筑物内部,并利用人体目标检测和姿态估计技术,感知受困人员并投放补给品,从而在灾后第一时间实施救援工作。针对上述研究背景,本文主要开展小型多旋翼无人机狭窄通道检测与自主穿越,以及弱光照条件下受困人员目标检测与姿态估计问题的研究。震后进入建筑物的狭窄通道通常为不规则形状,因此如何利用机载深度相机实现无人机的可靠穿越是本文的研究内容之一。为了解决不规则狭窄通道的检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图像的快速语义分割网络,并以该网络输出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掩膜的多标签语义分割后处理方法,从而克服了基于单标签的语义分割后处理方法易于出现像素错分类的问题。为了获取狭窄通道的准确空间位置,采用RANSAC算法将从深度相机获取的点云拟合成三维平面,并求取狭窄通道点云在该平面的投影图像,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一种平行线滑动搜索策略,从而实现狭窄通道可通过性的判断和无人机穿越所需关键路径点的计算。小型旋翼无人机如何利用热红外图像高效地完成受困人员检测及姿态估计,并利用机载深度相机确定其三维坐标,从而完成补给品投放是本文的另一项研究内容。为了提升人体目标检测与姿态估计算法的实时性,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热红外图像的单阶段人体目标检测与姿态估计网络,其可在一次推断中同时完成人体目标检测与姿态估计两个任务。由于机载计算资源受限,本文采用知识蒸馏策略训练轻量化模型,进一步提升模型推断的速度。此外研究中以深度图像与热红外图像的配准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基于圆形区域采样的人体关键点三维坐标映射方法,从而计算出人体关键点的三维坐标,以保证补给品投放的有效实施。为了验证本文所提小型旋翼无人机狭窄通道自主穿越、受困人员检测及姿态估计算法的有效性,自主构建了配备有深度相机、热红外相机及机载计算机的四旋翼无人机平台,并在实验室模拟场景中开展实验测试。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有效完成无人机狭窄通道穿越与受困人员姿态估计任务,从而为无人机震后救援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
其他文献
变体飞机可以根据飞行任务及外界环境变化不断自适应地调整机翼形状,以获得最优的飞行性能,在未来的航空领域具有重大的应用前景。变体飞机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是实现翼尖的折转变形,其能够提高变体飞机的机动性、增大升阻比、减小诱导阻力、增大航程,并能降低停靠的机场级别。变体飞机的机翼翼尖需要在承受气动载荷的同时,实现折转变形。本文基于折转翼尖的研究进展,兼顾翼尖的变形能力及承载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刚柔混合结构的
航空发动机性能退化缓解控制,是针对发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磨损、腐蚀等原因导致气路核心部件的性能退化,通过实时估计关键气路健康参数以及控制器设计,充分挖掘发动机性能,满足飞机对发动机推力的需求。本文依托于某部委重点项目“XX发动机基础问题研究”,围绕着某型涡扇发动机性能监视以及性能退化缓解控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包括:首先,基于涡扇发动机气动热力学原理,构建发动机部件级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偏导
运用SCP范式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能源汽车产业纯电动市场集中度、政策性进入壁垒以及产品的功能和技术创新差异化程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以至产业内价格恶性竞争行为频频出现;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面临难以开辟新市场的困境,并且内部资源配置低效率开始显现。最后,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提出相应的产业政策,以促进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信息化战争时代,电磁脉冲攻击逐渐成为最重要的作战方式之一,射频接收前端作为雷达、通信、测控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极易受到强电磁脉冲武器的攻击,而与之相应的电磁安全防护技术的发展却不太理想;将微波光子技术用于射频接收前端的架构中,提出全介质微波光子接收前端,使接收前端不仅有着大带宽和高速信息处理及传输能力等优点,还具有对高能电磁攻击完全免疫的特性;但是微波光子接收前端中的关键器件微环谐振器的谐振波长
复合材料以比模量和比强度高、可设计性强、耐腐蚀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结构中。通常复合材料加筋板结构是由蒙皮、筋条和横框构成,其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筋条类型、胶结工艺、制造损伤、冲击损伤等。因此,系统分析各因素对加筋板承载能力的影响、有效评估和快速预测复合材料加筋板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对于设计人员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分别研究了T型和工型加筋板承载性能预测的工程分析
高压压气机是涡扇航空发动机转子系统的核心部件,在这类复杂的转子结构件中,大量使用了螺栓-止口连接结构,其特点是采用止口结构的过盈配合进行定心定位,通过螺栓实现拧紧紧固,并且高压转子在高速、高温、高压运行环境下,对装配质量的要求极高,直接影响了以高压压气机为装配基准的其它转子部件的运行稳定性,甚至引起发动机运行故障,这给螺栓-止口连接结构的设计和装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以某型号涡扇发
航空发动机涡轮盘造价昂贵,直接更换经济效益太低,因此对失效涡轮盘进行再制造修复十分迫切。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在涡轮盘再制造领域被广泛应用,激光增材再制造后涡轮盘质量要保正达到一定的使用周期,同时再制造后涡轮盘的服役环境也同样恶劣,与新品相比,不仅要受到叶片施加的离心力、涡轮盘质量本身产生的离心应力、温度梯度产生的热应力等工作应力,同时还要承受再制造工艺诱发的影响。再制造的目的是确保再制造产品具有更长的
随着航天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对于尾喷管的性能要求更加严苛。为了提升发动机效率,尾喷管承受的温度载荷越来越大,气膜冷却技术成为保护壳体不受高温破坏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战斗机、歼击机等军用飞机的发动机对于气膜冷却的要求更加严格,由于飞机上发动机的工作环境有限,可供使用的冷却气体非常少,同时基于轻量化设计的大趋势,还对尾喷管冷却的结构设计和重量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针对尾喷管气膜冷却结构设计研究,如何
碳纤维与树脂基体间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和树脂强度低、脆性大的弱点,是造成航天复合材料低温燃料贮箱失效的一个主要原因,威胁航天器的安全。因而,急需为复合材料贮箱研发同时具有高强度、高韧性和低热膨胀系数的基体材料。考虑到氧化石墨烯(GO)具有高强度、低热膨胀系数和表面具有活性含氧基团等优点,本研究提出开发新型改性GO增强环氧树脂体系。在传统的GO-环氧树脂体系中,通常通过在GO表面接枝活性基团使其与环氧树
减少黏性摩擦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黏性摩擦阻力主要由壁面黏性切应力的分布决定,壁面黏性切应力也经常用来对湍流边界层内的参数进行无量纲化分析,而壁面黏性切应力测量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双层热膜技术发展了一系列的免标定壁面黏性切应力测量方法,并对这些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首先本文通过理论推导认为双层热膜产生的焦耳热与来流角度余弦的三分之一次方应该呈正比,在此基础上发展了利用两个互相正交放置的双层热膜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