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厚软土层中桩基础的压力注浆效果及长期沉降预测

来源 :西南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ilin1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速铁路对线下基础的沉降特性及承载力要求很高,桩基础沉降比较小,而且较为均匀,因而被广泛采用。但是由于钻孔灌注桩存在固有缺陷(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导致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显著降低,对沉降控制造成不利的影响。为了消除桩底沉渣和桩侧泥膜的影响,对灌注桩进行桩端注浆、桩侧注浆或桩端桩侧联合注浆是一种较好的方法。通过充填胶结、加筋、压密、固化等作用,改善桩端、桩周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可使桩的承载力明显提高并减小沉降。本论文利用现场试验数据,通过对各种注浆方案效果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采用桩端全注浆方案的501#承台具有以下特点:1.总沉降量最小;2.沉降达到稳定的时间最短;3.早期沉降发展快,对于减小工后沉降非常有利;4.注入浆液量较多。从总体上看,这种注浆方案的工程效果最好,是考虑综合因素下的最优方案。因此,本论文推荐桩端全注浆方案作为深厚软土层地区群桩基础的优选注浆方案。当在深厚软土层地区修建高速铁路时,线下基础的沉降变形往往成为首要的控制因素。因为过量沉降或不均匀沉降将导致线路运营条件恶化、乘客舒适度降低,甚至危及行车安全。因此获取桩基础的沉降资料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确保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另一方面,正确的预测工后沉降,可以把工后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因此,对沉降变形进行预测,具有重要的实际工程意义。目前,软土层中群桩基础沉降预测方法众多,但各有优缺点且适用范围、应用条件不一。本论文根据试验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别利用双曲线法、指数曲线法、BP神经网络法和灰色系统理论法进行建模,对注浆后桩基的长期沉降趋势和最终沉降值进行预测。经过对比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应用上述几种方法预测得到的最终沉降值较接近,说明这几种方法预测出的最终沉降值比较可信;2.双曲线法和指数曲线法的初始计算点(t0,S0)的选取随机性较大,人为因素的影响较大,说服力不强,因此两者的预测结果仅可作为参考;3.灰色系统理论法用作短期预测有比较好的效果,但用于长期沉降预测时对数据序列的要求较高;4.BP神经网络法能够很好的学习记忆原始沉降曲线的发展规律和趋势,预测结果较可信,预测效果最好。因此,本论文选取BP神经网络法作为深厚软土层中注浆后桩基础长期沉降预测的推荐方法。
其他文献
医疗机构作为震时最重要的救灾机构之一,其震后功能的有效发挥直接影响着灾后人员的救治效果。近几年发生的几次大震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震时的医疗救援也表现出诸多不足,所
学位
竹、木结构房屋因其节能、环保、安全、宜居等一系列优点而受到人民的青睐,作为该结构主受力构件之一,有必要对胶合竹木梁展开研究。然而,纯胶合竹木梁存在变形较大、易发生
预应力索-拱结构是近十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大跨度预应力空间结构体系,它由拱和拉索杂交而成,二者形成自平衡体系,可用于屋盖、楼盖。该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受力合理、自重轻、
本文以哈尔滨地区典型土质—粉质粘土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了常规的土工试验,测定了该土质的基本物性指标。选择初始含水率、初始干密度、冻结温度、融化温度及冻融循环次数等
重组竹又称重竹,是将竹材加工成长条状竹篾、竹丝或碾碎成竹丝束,经干燥、施胶、组坯、热压而成的一种强度高、规格大、具有天然竹材纹理结构的新型竹材人造板。胶合木是将厚
近年来,随着结构荷载等级的提高,桥梁、吊车梁等钢筋混凝土结构使用年限的延长,结果导致结构损伤增多,结构自身的承载力下降,使用性能逐年恶化。需要一种即经济又有效的加固
弦支穹顶结构在强震下的性态和强震下的动力性能是结构分析中的重要课题。目前,理论上仍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计算模型中采用过于简单的钢材本构关系,从而导致动力失效模
随着水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人们开始追求高效绿色的污水处理技术。厌氧氨氧化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项新型脱氮技术,它克服原有生物脱氮技术的高能耗、低效率、CO2排放量大等
学位
由于轻质高强材料和大跨结构在车站、体育场看台和健身房等公共建筑的应用,楼盖体系的竖向自振频率越来越低,质量和阻尼也越来越小,有节奏运动引起的楼板振动舒适度问题日益
建筑倒塌破坏时材料自身缺陷带来的影响一直是结构设计中的盲区,因为材料的随机性与各向非均质性给设计初期去控制这个指标带来了难度。从512绵竹与都江堰的现场观察来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