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包封西地那非的靶向纳米载体对野百合碱肺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肺小血管中膜增殖和右心室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对肺组织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和己糖激酶-2表达以及大鼠死亡率的影响。方法:第一部分: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6组(N=7只)。除对照组(CON组)外,其它各组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4周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靶向纳米空载体(GL组)、8 mg/kg西地那非(SIL组)、含西地那非剂量8mg/kg的普通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L-SIL组)和靶向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GL-SIL组)干预2周,对照组与模型组(MCT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开胸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后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定肺小血管中膜厚度比例,右心室心肌细胞的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血管中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另取肺组织用于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以及己糖激酶-2(HK-2)的表达。第二部分:36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CON组,MCT组,GL组,SIL组,L-SIL组,GL-SIL组。除对照组外,其它组于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mg/kg,治疗组分别于4周后次日经尾静脉注射西地那非(8 mg/kg)或纳米制剂(含西地那非剂量8mg/kg),1次/每日*2周,对照组与模型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以干预当天开始算起至120天为实验终点,记录各组大鼠死亡的时间和数量。第三部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6只),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4周后,经尾静脉分别注射近红外荧光染料IR-783标记的普通或者葡萄糖基修饰的纳米载体。静脉注射4h后颈椎脱臼法处死动物,提取心脏、肝脏、脾脏、肺、肾组织,用Caliper IVIS Spectrum型生物发光荧光小动物活体成像系统检测并计算每只大鼠肺组织中荧光标记物的平均放射量。结果:第一部分:MCT组大鼠mPAP较CON组显著升高,GL组、SIL组和L-SIL组干预治疗并不能使得mPAP下降,而GL-SIL组干预后mPAP明显下降(P<0.05)。MCT组大鼠肺血管中膜厚度比例、右心室心肌细胞面积相对于CON组显著增加(P<0.05),GL-SIL处理较SIL、GL和L-SIL显著降低大鼠肺血管中膜比例和右心室心肌细胞面积。免疫组化结果表明:MCT注射后,大鼠肺血管中膜α-SMA表达增高,GL-SIL干预相对于MCT组、SIL组、GL组和L-SIL组能显著降低其表达(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ON组相比,MCT组大鼠肺组织p-ERK1/2/ERK1/2增大且HK-2的表达增加,而GL-SIL组能显著降低二者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的表达(P<0.05)。第二部分:CON组和GL-SIL组大鼠全部存活;MCT组和GL组大鼠各死亡4只;SIL组和L-SIL组分别死亡一只。因此,尾静脉注射靶向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可以改善肺动脉高压大鼠的死亡率(P<0.05)。第三部分:活体荧光示踪实验表明:静脉注射靶向纳米载体相对普通纳米载体4 h肺内荧光强度明显增高(P<0.05)。结论:靶向纳米载体包被西地那非可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中膜增殖和右心室肥大,减少α-SMA、pERK1/2/ERK1/2以及HK-2的表达,降低大鼠死亡率,与其具有良好的肺组织靶向性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