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了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中蕴含的商业价值逐渐被重视,个人信息在被广泛商业利用的同时,其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何既能实现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又不损害信息主体的合法利益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相比一般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承载着信息主体较高的人格利益,一旦泄露将会给信息主体带来不可逆的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个人信息逐渐成为了社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个人信息的保护和利用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数据时代下,个人信息中蕴含的商业价值逐渐被重视,个人信息在被广泛商业利用的同时,其安全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如何既能实现个人信息的经济价值又不损害信息主体的合法利益成为全球密切关注的问题之一。相比一般个人信息,敏感个人信息承载着信息主体较高的人格利益,一旦泄露将会给信息主体带来不可逆的损害。然而,在大数据时代下,一方面,信息主体与信息处理者之间存在非对称关系;另一方面,敏感个人信息的应用风险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仅依靠传统告知同意规则下的私力救济不具备现实基础。因此,我国学者提出突破传统的二元保护模式,构建“信息主体、信息处理者、监管机构”为主体的三元保护模式。本文沿用这一观点,通过研究敏感个人信息的监管现状,指出我国目前对于敏感个人信息监管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域外的经验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文章写作脉络如下:第一章,介绍敏感个人信息的现行保护框架,即告知同意规则。分析该规则背后的理论基础,并以“郭某诉杭州野生动物世界”一案,说明该规则在敏感个人信息领域存在的困境,由此引出本文的核心观点,即构建“信息主体、信息处理者、监管机构”为主体的三元保护模式。第二章,从信息主体、信息处理者、政府三个层面介绍引入政府监管的原因,同时,由于本文主张构建三元保护模式的观点,并非取代告知同意这一二元保护模式,因此,本文将对两种模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指出三元保护模式中政府监管的定位。第三章,分析域外对于敏感个人信息的现行规定和监管现状,主要从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为下文结合我国国情,提出适合我国的监管经验奠定基础。第四章,分析目前我国监管机构对敏感个人信息领域的监管现状,总结出我国在敏感个人信息领域的监管困境,尝试以监管的方式完善告知同意规则,并结合域外对敏感个人信息的监管措施,提炼出适合我国的监管措施。结论,在经过以上的分析之后,从信息主体、信息处理者、监管机构三个层面补充告知同意模式的政府监管运用;同时,从监管依据、监管主体、监管措施等方面出发,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监管制度,以保障监管机构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价值,实现对敏感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
其他文献
随着扶贫企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作用越发凸显,如何提高公司和员工双方的满意度和契合度,实现扶贫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增双提”及企业增效、群众增收、政府增益的“多赢”成为当务之急,因此研究员工心理契约越来越重要。员工心理契约指的是在组织与员工的相互关系中,员工所感知到的组织对员工以及员工对组织的相互期望及期望的达成程度,是内在影响员工心理和工作状态的重要因素,包含组织责任
能源和环境危机使得开发绿色新能源成为必然趋势,直接乙醇燃料电池(DEFC)因其低污染、能量密度高和燃料来源广泛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醇类的反应动力学过程缓慢,因此需要开发高活性和高稳定性的催化剂。已有报道称Pd基和Ni基催化剂对醇类有很好的催化氧化潜力,然而因催化活性和稳定性较低等缺点限制了它们的应用,基于以上所述本论文将从利用第二金属掺杂和构建光电协同催化这两个角度入手来改善它们的不足。
县是中国行政区划中宏观政策制定和落实的基本单元,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后依旧是发展水平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重点地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实现可持续减贫是现阶段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议题。科学探究脱贫地区县域乡村振兴水平及其制约因素,对制定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机制和政策体系具有重要学术和实践意义。本文在总结分析乡村振兴相关理论基础上,从产业兴旺、生态
伴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推进,“三农”工作开始走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党的二十大首次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发展目标,建设目标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的转变赋予了乡村振兴战略新的时代内涵。基于乡村振兴视角下新时代“和美乡村”,需要立足村庄发展实际展开整体规划,以打造一条绿色发展道路。本文从乡村振兴视域下“和美乡村”建设内涵入手展开分析,在准确把握当前村庄规划实情的基础上,明确了“和美
玉米是我国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中含有较多的微量元素,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在多个领域均有所应用,市场需求量持续增加。在玉米生长过程中极其容易出现各种病虫害问题,传统的病虫害防控技术通常是大量使用各种农药,对病虫害的发展情况进行控制,虽然可以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但是会导致玉米内出现大量的药物残留,影响玉米品质,不符合现阶段对于无公害玉米的需求。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防控工作中融入了绿色理念,能够在保
土地利用是人类通过对自然环境的不断利用和改造来满足自身需求的一个过程,它与人为活动密切相关。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人为活动的关系,便于通过土地利用变化来合理调控人为活动。呼伦贝尔沙地作为我国四大沙地之一,也是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敏感的林草过渡带之一。其生态环境脆弱、人地矛盾严重,如何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呼伦贝尔沙地及其周边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以呼伦贝尔沙地
BBC(英国广播公司)作为西方文化的典型代表,在全球的信息传播中具有极高的话语权,新世纪以来BBC所发行的中国题材纪录片达四十余部,其中多部都引起了国内观众的关注。在国内观众对其接受过程中有对BBC所表达的中国形象的认同,同时也有许多质疑的声音存在。每部纪录片具有其独特的创作理念,而国内受众在对他者叙事进行解读之时也具有不同的接受态度,受众所处的场域对其接受过程也会产生影响。其差异性背后的原因不仅
在下一代储能系统中,由于金属钠的成本低廉且钠元素自然储量丰富,钠离子电池作为锂离子电池替代品引起了关注。过渡金属硒化物作为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由于其很高的理论容量而引起科研人员的注意。由于金属硒化物在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容易破坏材料的结构和SEI膜不稳定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钠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中容量急速衰减、倍率性能差的结果。为了更好的发挥过渡金属硒化物的优点,非常有必要对过渡金属硒化物进行改性。
环境中残留的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对人类的身体健康及环境安全存在直接或潜在危险。针对此问题,解决环境污染迫在眉睫。吸附法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方法,其中,吸附剂是关键。从去除污染物考虑,吸附剂的容量是重要因素,从检测分析角度,环境样品通常形态多样、组分复杂、干扰物质多,吸附剂的选择性是影响痕量污染物分析检测的重要因素。因此,制备吸附容量高、选择性强的新型吸附材料对解决环境中的污染问题是至关重要的。理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