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许多写作课程运用形成性评价方法为学生写作中的计划、草拟及修改过程提供帮助,从而改进学生的写作成品。本课题通过调查一个采用了形成性评价方法的基于网络的写作项目,探究了形成性评价对写作过程及写作成品的影响。本课题的研究依据是Sadler (1989)的形成性评价理论,Flower和Hayes (1981)的写作过程模式,以及Faigley和Witte (1981)关于写作成品中的分类变化分析框架。本课题试图对形成性评价方法在中国EFL环境中的作用作深入探讨,以改进形成性评价方法的设计和应用。本课题采用了定性研究方法,采集的数据包括项目参与者与研究者及项目指导教师之间的电子邮件、项目参与者完成的写作成品、论坛写作、以及对两个写作小组进行的口头采访。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研究者有如下发现:1.该写作项目中肯定了Ramaprasad (1983)所归纳的三种类型的形成性反馈的存在,即表层反馈,解释反馈,以及内容反馈,其中解释反馈使用得最少,内容反馈使用得最多。这些反馈具有个性化、针对性的特点,而且大多数的形成性反馈出现在项目参与者写作的计划及草拟阶段。2.形成性评价在该写作项目中为项目参与者提供了包括认知、情感、社会三个方面持续的、个性化的帮助。它通过创立一系列具体的目标来指导项目参与者的写作行为,培养了他们的反应性自主学习能力。3.形成性评价中包含的三种形成性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项目参与者的写作成品,但是由于形成性反馈本身质量存在问题,以及评价者未能提供足够的学习帮助,导致了具有引发学生思辨能力潜能的内容反馈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结果。4.写作是一个包含若干其他因素的复杂行为,仅仅依靠形成性评价本身,并不一定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根据以上发现,作者提出了改进建议,包括为教师或助教提供培训,帮助他们给出高质量的形成性反馈;为学生提供更多具体的帮助;设计有效的、促进性的监控手段;鼓励学生逐步发展思辨能力和独立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