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家庭是婚姻的结果,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婚姻家庭问题永远是亘古常新的话题。在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产生以前,唯心主义婚姻家庭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他们没有认识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把婚姻家庭与生产方式联系起来考察,因而只是停留在现象的描述和经验材料的罗列的水平上,没有深刻地揭示婚姻家庭的实质及其演变的根本原因,以至最后不得不求救于“神创说”而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马克思恩格斯在黑格尔、摩尔根等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运用唯物史观对婚姻家庭形态的演变过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第一次把婚姻家庭与社会关系、生产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并深入阐发马克思主义关于婚姻家庭问题和两种生产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的客观发展规律,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出了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可以说,这不仅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而且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上都是卓越的创举。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后,经典作家们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代的现实状况出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本文以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为研究对象,对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产生的条件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将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三个相互联结的阶段,即:萌芽阶段—形成阶段—成熟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是以唯物史观为哲学起点,以批判资本主义婚姻家庭为中介,以实现共产主义真正的一夫一妻制为最终目标的全新的体系。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在揭示婚姻家庭的本质的基础上,阐释了婚姻家庭的功能和道德要求,并展望了未来婚姻家庭。这也充分显现了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的批判性和建构性、现实性和实践性、阶级性和普遍性的理论品格。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是对以往理论反思和新理论建构的结果,是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科学性、无产阶级利益需要的现实出发,并不断进行实践经验总结的结果。当前,中国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婚姻家庭观对解决我国当前婚姻家庭面临的问题,为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乃至推动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