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川芎来源于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的干燥根茎,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被广泛用于各种血瘀诸痛证。在现代研究中,主要通过测定阿魏酸、藁本内酯、川芎内酯A、阿魏酸松柏酯等药效成分的含量评价川芎的质量。由于川芎中含多种有效成分,仅测定这些成分难以有效地评价川芎的质量。为此,本论文以川芎活血化瘀功效为基础,通过定量测定反映活血化瘀功效的抗凝血、抗凝胶反应、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度,综合评价川芎的质量。由此建立测定川芎抗凝血、抗凝胶反应、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和改善微循环作用的生物评价方法,为川芎的质量评价提供新方法。第一、川芎抗凝血作用的定量测定: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能够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凝血状况,指示药物的抗凝血作用。通过考察体外定量测定抗凝血作用的各个因素,以APTT为指标,以阿魏酸钠为阳性药,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血活性的方法。阿魏酸钠在质量浓度为1~5 mg/mL的范围内与APTT延长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55,n=5)。川芎粉末依次用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液,以家兔的血浆测定抗凝血作用;根据量反应平行线(2.2)法,可靠性检测符合《药典》的要求;测定次数不少于3次。重现性检测的RSD值为9.34%(n=6),可信限率为11.15%(n=6)。说明本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同时,进一步测定了5份不同产地的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其抗凝血效价分别为5.431~7.620(川芎药材)、5.910(川芎饮片)、3.017(川芎酒炙饮片),14.516(通脉颗粒)和29.035 U/g(血府逐瘀丸)。表明本方法适用于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血活性。第二、川芎抗凝胶反应的定量测定:纤维蛋白原是影响血液黏度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优化体外定量测定抗凝胶反应的各个影响因素,以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中纤维蛋白原的剂量为指标,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凝胶反应活性的方法。即以川芎依次用无水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品;以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反应中纤维蛋白原剂量指示川芎的抗凝胶反应的强弱。根据直接测定法,测定次数不少于4次。重现性测定的RSD值为4.00%(n=6),可信限率为12.69%(n=6)。表明本方法的测定结果准确,重复性良好。进一步测定了5份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样品的抗凝胶反应的效价,分别为0.72~1.14(川芎药材)、1.25(川芎饮片)、0.67(川芎酒炙饮片)、2.52(通脉颗粒)和2.56 U/g(血府逐瘀丸)。说明本方法可以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凝胶反应活性。第三、川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定量测定: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反映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的主要指标。前期本实验室以川芎的水提物为供试品,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方法,未能反映川芎的整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为此,本研究改用川芎依次用乙醇和水提取的总提取物为供试品,建立了定量测定川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方法。同时,测定了5份川芎药材、2份川芎饮片和2份含川芎的中成药样品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效价分别为0.56~0.75(川芎药材)、0.67(川芎饮片)、0.30 U/g(川芎酒炙饮片)、0.51(速效救心丸)和0.92 U/g(乐脉颗粒)。说明本方法可用于测定川芎药材、饮片及其中成药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第四、川芎体外抗血栓作用的测定:以体外全血凝块溶解率为指标,可以指示药物的抗血栓活性。采用传统的体外全血凝块溶解法,检测川芎的体外抗血栓作用。结果表明,低剂量川芎提取物溶液的体外全血凝块溶解作用不显著;但当剂量增大至25 mg/mL时,具有显著的全血凝块溶解作用。表明川芎具有抗血栓作用。由于本方法操作的准确性差,不适合定量测定。第五、川芎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作用:微循环与中医的血瘀证密切相关,以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为指标,可以指示药物的改善微循环活性,可作为评价川芎活血化瘀功效的指标之一。将盐酸肾上腺素滴在小鼠耳廓后,模型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建立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造模成功。阳性药阿魏酸钠和不同浓度的川芎提取物溶液给药5天后,能显著改变小鼠耳廓微血管口径的变化率,表明阿魏酸钠和川芎都具有明确的改善小鼠耳廓微循环障碍的疗效。由于量效关系不明显,不适合定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