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通过经济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等活动,彼此间相互依存、相互联系更加紧密。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贸易不再只是一个经济现象,它与各种因素:政治、经济、制度、文化、地理都密切相关。当越来越多学者发现当前国际贸易实际总量远远小于经济理论预测的贸易总量时,作为贸易阻力的地理距离对国际贸易流量的影响日渐削弱,国家之间文化因素、制度因素成为对外贸易影响因素研究的新内容。所以在文化交流和制度理解促进国际贸易为主流趋势的当今时代,研究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对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影响和作用,对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安全稳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分别梳理了国内外关于文化差异与国际贸易、制度差异与国际贸易的研究现状。以交易成本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为理论基础,论证了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作用机理。不同国家或地区间由于道德观念、语言、价值观、教育、社会组织结构等五个方面文化的不同进而影响国际贸易。制度差异更多的侧重于双方产权保护、合约实施、政府效率、法治环境、对腐败的控制方面的不同进而影响国际贸易成本。然后从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量、贸易结构以及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三个角度对中国的进出口贸易现状进行分析。最后构建了新的扩展型贸易引力模型,基于中国与30个主要贸易伙伴(地区)2002年-2014年的贸易流,采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以验证文化差异、制度差异对中国进出口贸易整体的影响作用。针对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分别按照总样本、发达国家(地区)样本、发展中国家样本共6个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研究结果表明:1.文化差异、制度差异显著阻碍了中国与总体样本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且影响程度几乎相当。2.文化差异对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的出口贸易没有显著影响,但是对进口贸易的抑制作用却很显著;而制度差异严重影响中国与发达经济体的进出口贸易。3.文化差异阻碍中国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但作用相对于总体样本而言明显减弱;制度差异对中国与发展中经济体的出口贸易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进口贸易的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