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背景下中国居民食品消费碳足迹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b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食品消费引发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备受学界关注。城市化推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就餐方式以及人口流动格局的整体演变,进而影响食品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和气候变化。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围绕我国居民在家就餐、在外就餐以及流动人口食品消费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采用蒙特卡洛模拟、统计回归与差异检验、贝叶斯模型、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等方法,定量解析城市化对居民膳食结构和温室气体排放(碳足迹)的影响,揭示食品消费碳足迹变化的驱动机理,并剖析人口流动和膳食结构空间差异耦合作用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为我国居民食品可持续消费和气候变化减缓提供参考。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采用居民膳食调查数据和生命周期文献的碳足迹参数,核算并分析了居民在家就餐碳足迹的时空变化;通过案例揭示城市化、食品可达性与在家就餐碳足迹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2004-2011年,我国居民平均在家就餐碳足迹从3063 g CO2e cap-1 d-1增加至3365 g CO2e cap-1 d-1;动物产品平均消费量增加26%,而植物源食品减少3%。12个调查省份的居民在家就餐碳足迹变化范围为2210-4443 g CO2e cap-1 d-1;各省动物产品平均消费量(163 g cap-1 d-1)仅占家庭食品消费总量的15%,但其碳足迹占食品消费碳足迹总量的36%。不同食品可达性对家庭动植物食品消费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1);在家就餐碳足迹随食品可达距离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案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水平对食品空间可达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1),城市化水平最高的社区其食品空间可达性并非最好,而是城市化水平为中低等的社区其各类食品空间可达性最好,步行可达时间仅为4-9 min。(2)基于调查数据构建城市化水平等级,通过回归分析对比了城市化对在家就餐和在外就餐碳足迹的影响;研发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识别影响在外就餐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与在家就餐的食品消费量相比(1088gcap-1 d-1),在外就餐的食品消费量更少(948 gcap-1 d-1),但产生的碳足迹比在家就餐高出314 g CO2ecap-1 d-1。城市化对在家就餐碳足迹结构的影响更大,在家就餐动植物消费碳足迹之比的边际效应是在外就餐的1.3倍;由最低到最高城市化等级,动物产品在家消费碳足迹增加近4倍,在外消费碳足迹增加约1倍。构建的贝叶斯信念网络模型,预测在外就餐可能性的精度为89%;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相对于宏观地理因素而言,职业和收入个体因素是影响我国居民在外就餐的关键因素。(3)基于省际膳食结构差异和人口流动数据,量化了流动人口饮食文化适应引发的碳足迹变化;构建回归模型,揭示经济因素对流动人口食品消费碳足迹的影响,并剖析流动人口的食品消费碳流与商品贸易隐含环境影响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南方省份的居民动物产品消费量显著高于北方省份(p<0.01),且其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差异小于北方省份。省际流动人口饮食文化适应使全国膳食碳足迹平均增加21 Mt CO2e yr-1,其中,74%的碳足迹增量集中在南方5个沿海省份;水产品和牛肉的消费量增加共同贡献了碳足迹增量的75%,而减少的谷物消费量抵消了 44%的碳足迹增长。相对于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恩格尔系数能更有效地解释流动人口食品消费碳足迹变化,省际恩格尔系数之差每变化1%,流动人口的人均每年碳足迹之差相应变化18-34 kg CO2e。此外,我国流动人口食品消费碳流与区域商品贸易隐含环境影响为正相关关系,表明人口食品消费碳流和商品贸易环境影响在空间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其他文献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ks,MOFs)作为一种晶态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具有可调节的内部孔道、超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IB族金属铜、银具有不同于其他过渡金属
Cidec(Cell death-inducing DFF45-like effector C)是脂滴(LD)相关蛋白,存在两种组织特异性亚型,分别是长亚型cidec-l和短亚型cidec-s。Cidec过表达能增加脂肪细胞中的甘油三酯(TG)水平,然而关于该基因在猪体内的表达及与甘油三酯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较少,同时Cidec在小肠脂肪代谢中的功能研究还未见报道。本研究首先以杜洛克猪和陆川猪为研究对
禽白血病(avian leukosis,AL)是指由反转录病毒科禽反转录病毒属之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引起的以禽类造血组织中一些类型的细胞大量增生而导致的一类传染性肿瘤疾病,给家禽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只有通过种群的净化才能得到有效防控。但在净化检测过程中,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结果有不一致的情况,不同的检测日龄的结果之间也有差别。本
杉木是广西重要的乡土速生人工林用材树种,广泛栽植于广西北部、西北部及东北部等地区。为了实现杉木人工林速生、优质、丰产的培育目标,相关科研工作者已对广西杉木遗传改良进行了相应研究,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目前,福建省、湖南省等省份的杉木育种工作已进入第3代种子园的研究阶段,然而广西主要仍处于第2代种子园的研究阶段,充分挖掘广西杉木第2代种子园生产良种的潜力或从省外引入优良种质资源是提高广西杉木人工林良
基于游憩度差异的植物景观空间规划设计是精准提升公园游憩功能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空间的使用者为研究主体,选取西湖风景区太子湾公园,以公园中游人可进入活动的植物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实地调查、行为观察和问卷调查法,分别获取植物景观空间的生态结构、景观要素、空间特征和游憩情况,接着将空间特征和游憩度进行量化,进一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解析西湖风景区公园植物景观空间特征和游憩度关系。研究表明:(1)空间特征
氢气是公认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众多制氢技术中,电解水制氢技术安全高效、清洁无碳,而且制备出的氢气纯度高达99.9%。然而,为还原产氢半反应提供质子和
电催化分解水对于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水氧化反应具有较高的热力学能垒,且涉及多个质子和电子转移过程,被认为是整个水分解反应的瓶颈。因此,开发稳定
基于表界面电化学反应的超级电容器,具有高比容量、使用安全和环境友好等优势,在能源存储与转换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然而,在大电流密度下,电极材料缓慢的离子传输速率
单过硫酸盐(PMS)是一种新兴的绿色氧化剂,具有适应p H范围广和易存储运输等特点,因而在高级氧化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相比于均相催化剂,碳钴复合催化剂在保持了活化单过硫酸盐高活性的同时,具备更易回收、更加环境友好的特性,在有机污染物控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进一步开发碳钴复合多孔催化剂的应用潜力,有必要对其构效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介绍了单过硫酸盐活化的方法,重点评述了不同催化剂在活化单过硫
在我国进一步探索空间领域的进程中,星载电子设备的功率不断增大,喷雾冷却以其热移除能力强、换热温差小、温控严格、无沸腾滞后等优点,在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