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观及其现代转化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tercoffee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传统生态思想,在作为文化主干的儒家来说,是以"天人合一"为基调的.把天人关系作为思想的聚焦点,在人类生态环境陷入日益严峻的危机的情势下,它正得到国内外有识之士的普遍赞同.那么,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何以具有生态性呢?不管是从它的发展历程来看还是从它的思想根源来看,儒家的天人合一观都表现出了深刻的生态思想内涵.特别是儒家通过天道人伦化和人伦天道化的方式,把"天"和"人"的关系紧密结合起来.当然,我们也不能否认其从人文化成的人道需要和目的去理解天道.围绕一种与众不同的"合"的思维方式,儒家分别从宇宙观、价值论和义务论三个角度形成了它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的生态内涵.之所以说它的思维方式不同,是指在原初状态下"天人合一"就已经形成了整体论、最优论和双赢论这样的类似现代的思维方法.虽然类似现代但毕竟不是现代,相对于经过高度发展的系统化的现代生态伦理的思维方式,无论从自然的价值来看,还是从人所具有的主体性来看,以及人和自然的系统性关系来看,它都略显幼稚,显示出它的局限与不足.因此,为了使儒家的"天人合一"观能够更好地在现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必须对其进行现代的转化.怎样进行现代转化呢?由于儒家生态伦理的原初性、直觉体认性,所以必须经科学的理性精神进行批判阐释并将现代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知识介入儒家传统伦理学中,运用现代生态伦理学来重构儒家传统哲学,使儒家天人合一观在现代系统性思维的支撑下形成人与自然达成谐、人与人相互理解、人与自身真正沟通的理想状态,形成中国特色的生态伦理观,从而使中华民族在为全球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通过对人文精神的研究,以揭示出人文精神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真实关系,从而探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人文精神建设。  文章分三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通过史论结合的
本文探讨了在入世的新背景下,我国有关高新技术产业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调整的方向、原则与内容。 论文从高新技术及产业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基本要素及相互
本文着眼于道德普遍性的角度来探寻建构普遍伦理的可能性思路.第一章主要是应对道德实践多样性和道德相对主义的挑战,说明道德普遍性的存在.在认为存在着道德普遍性的基础上,
中国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孝道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
本文主要从金融活动中伦理缺失的现状出发,指出金融活动中的伦理缺失问题对金融界乃至整个社会都已经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危害,进而剖析其原因以及提出可行性的伦理约束对策,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