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外施药剂对泡桐病健组培苗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与植原体侵染相关的酶蛋白纯化,第三部分是与植原体侵染相关的POD基因片断克隆。 通过外源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NAA和6-BA)和一种酚类物质(SA)处理泡桐无性系病健组培苗,结果表明,NAA处理后,在第一周适宜的浓度可以降低因损伤引起POD活性升高的代谢反应,在第二和第四周,POD活性升高总体上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对于IAAO的活性变化两无性系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NAA处理后植株的生根能力增强,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BA处理后,POD和IAAO的活性在各周次的测定中都出现活性下降,在形态上健康苗出现类似病苗的症状,病苗的症状加重;SA处理后病健苗都出现POD活性升高,IAAO活性下降,在处理浓度范围内,SA的加入抑制了健康苗的生长,促进了病苗的生长;在提取酶液时加入PVP-P除去酚类物质,POD的活性明显上升,IAAO的活性略有下降,酚类物质可以抑制POD的活性,提高IAAO的活性。 运用泡桐病健组培苗进行酶蛋白的抽提,酶的纯化过程包括匀浆、(NH4)2SO4沉淀、阴离子DEAE—sephadex A50和阳离子CM-52交换层析,纯化和鉴定了一种在病苗中表达量特异性升高的POD,对该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知,该酶的纯度已达到99%以上,比活力达到371U/mg。 对泡桐病健组培苗对照进行POD酶基因诱导表达的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病苗中克隆出一段长度为871bp的POD酶基因片断,而健康苗中则没有表达。该序列是一段不含有内含子的3’末端编码序列,编码一段长度为21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4074的肽段,该片断可能与植原体侵染后POD活性表达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