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原体侵染对泡桐组培苗酶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片段克隆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f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外施药剂对泡桐病健组培苗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活性的影响,第二部分是与植原体侵染相关的酶蛋白纯化,第三部分是与植原体侵染相关的POD基因片断克隆。 通过外源使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NAA和6-BA)和一种酚类物质(SA)处理泡桐无性系病健组培苗,结果表明,NAA处理后,在第一周适宜的浓度可以降低因损伤引起POD活性升高的代谢反应,在第二和第四周,POD活性升高总体上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升高,而对于IAAO的活性变化两无性系间的变化趋势差异较大,NAA处理后植株的生根能力增强,对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6—BA处理后,POD和IAAO的活性在各周次的测定中都出现活性下降,在形态上健康苗出现类似病苗的症状,病苗的症状加重;SA处理后病健苗都出现POD活性升高,IAAO活性下降,在处理浓度范围内,SA的加入抑制了健康苗的生长,促进了病苗的生长;在提取酶液时加入PVP-P除去酚类物质,POD的活性明显上升,IAAO的活性略有下降,酚类物质可以抑制POD的活性,提高IAAO的活性。 运用泡桐病健组培苗进行酶蛋白的抽提,酶的纯化过程包括匀浆、(NH42SO4沉淀、阴离子DEAE—sephadex A50和阳离子CM-52交换层析,纯化和鉴定了一种在病苗中表达量特异性升高的POD,对该酶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可知,该酶的纯度已达到99%以上,比活力达到371U/mg。 对泡桐病健组培苗对照进行POD酶基因诱导表达的研究,通过分子生物学的方法,从病苗中克隆出一段长度为871bp的POD酶基因片断,而健康苗中则没有表达。该序列是一段不含有内含子的3’末端编码序列,编码一段长度为219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为24074的肽段,该片断可能与植原体侵染后POD活性表达升高有关。
其他文献
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是水稻上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对我国水稻产业有非常大的危害。随着全国杂交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暴发频率显著增加,造成水稻大量减产,产生
作物抗性品种的应用已经受到国内外的极大关注。抗性品种不仅影响植食性昆虫的生长发育,而且还改变了植食性昆虫体内的化学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从而间接地影响到以之为食的天敌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为害严重的入侵性农业害虫。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Girault&Dodd)作为一种优势寄生蜂,在烟粉虱绿色防控中发挥了
为了提高草莓鲜果的安全品质,降低农药残留污染,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针对目前设施草莓生产上出现的问题,本研究以生物源农药应用技术为突破口,以杨凌寨西村设施大棚为试验地,筛选出
根结线虫(Meloidogyne)在全世界分布广泛,其寄主范围广,危害严重,受害植物一般减产 10%左右,严重的高达 75%以上,而且受害植物更易受真菌和细菌侵染,成为诱发植物其他病害的
先导化合物的设计是一项永久的课题.基于靶标结构的药物设计方法是先导药物设计的重要手段.该论文针对酮醇酸还原异构酶KARI进行了KARI抑制剂的分子设计、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采用室内苗期接种小麦条锈菌的方法,研究了4个慢锈小麦品种和2个快锈小麦品种受条锈菌侵染后,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各小麦品种健叶的叶绿素含量(a+b)之间和叶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