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乾安油田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晚期,油田储量动用程度高,水淹情况复杂,剩余油分布零散,平面、层间矛盾突出。开展储层非均质性综合研究,多角度、动静态结合定量表征非均质特征,分析非均质性影响因素,建立三角洲前缘储层非均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非均质性与注水、注气开发之间的关系,为下一步对乾安油田实施注CO2气驱提高采收率提供科学依据。
本论文主要取得以下成果及认识:
①通过地层对比、微构造、沉积相研究,揭示出乾安油田主力小层储层微构造特征、砂体连通性及展布规律。
②总结出乾安油田储层隔夹层类型、特征、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采用叠合上下相邻小层的方法将隔层划分为纯泥岩隔层区、单期砂体区、两期砂体不连通区和两期砂体连通区等4个区域,精细表征隔层分布及相邻层砂体叠置、连通关系。
③利用变异系数、突进系数、级差等非均质性参数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垂向和平面变化定量表征储层层内、平面及层间的非均质特征,认为各砂层组间差异较大,砂层组内层间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其中23、24、25主力小层非均质性严重。在分析非均质性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6类三角洲前缘储层非均质模型,认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道侧缘以及河道-河口坝、河口坝-席状砂等模型适合注CO2气驱。最后,结合微构造、储量分布及生产动态特征,选择出有利的注气井组。
④编制储层非均质软件模块,自动求取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各项参数。以井斜数据、井数据、分层数据、砂体数据、测井解释成果表及夹层数据为基础,实现了井斜校正、按小层统计砂体厚度及计算砂地比、夹层统计、自动扣除夹层及有效厚度计算、储层特征及储量计算参数统计、坐标添加及常用软件数据格式转化等功能。